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六十九中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4/11/29 0:30:2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答案,每題3分,共45分)
-
1.下列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牛奶變酸、水力發電 B.干冰升華、鋼鐵生銹 C.酒精揮發、蠟燭熔化 D.光合作用、木炭燃燒 組卷:2177引用:31難度:0.9 -
2.亞硝酸鈉(NaNO2)是一種工業用鹽,人若誤食會中毒,下列選項中給出了亞硝酸鈉的性質,則有關亞硝酸鈉性質歸類的判斷錯誤的是( )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質 B.NaNO2的水溶液呈堿性--物理性質 C.NaNO2為白色固體--物理性質 D.NaNO2有毒--化學性質 組卷:759引用:16難度:0.9 -
3.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A.
傾倒試劑B.
滴加液體C.
液體加熱D.
量筒讀數組卷:31引用:4難度:0.9 -
4.試管是實驗室最常見的儀器,在不同的化學實驗中試管口的朝向不同,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 正確的是( )
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朝向如圖③ B.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時,試管口的朝向先如圖②后如圖① C.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時,試管口朝向如圖③ D.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試管口朝向如圖① 組卷:364引用:3難度:0.8 -
5.下列反應既既是氧化反應,又是化合反應是( )
A.水 氫氣+氧氣通電B.碳酸氫銨 氨氣+水+二氧化碳加熱C.乙炔+氧氣 水+二氧化碳點燃D.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點燃組卷:685引用:30難度:0.9 -
6.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氧化反應不一定是化合反應,化合反應也不一定是氧化反應 B.加熱某固體,有大量氣體生成,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 C.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到較純凈的氧氣,氧氣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D.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就是與氧氣的反應 組卷:173引用:6難度:0.7 -
7.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鐵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組卷:1642引用:82難度:0.9
三、實驗題(共30分)
-
21.在“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治療上有一個重要環節為“高流氧呼吸”,其本質和“富氧空氣”差不多。化學興趣小組欲混制“富氧空氣”并開展相關探究,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一:混制“富氧空氣”
如圖1,用純氮氣及上述實驗制取的氧氣,混制一瓶(集氣瓶容積為250mL)氧氣體積分數為40%的“富氧空氣”,氣體應從裝置中的管(1)
實驗二:測定“富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用如圖2裝置測定“富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集氣瓶中“富氧空氣”體積為100mL,底部殘留少量水,燃燒匙內有足量紅磷)。操作過程如下:
ⅰ.往量筒內加入適量水,讀出量筒內水的體積為V1mL;
ⅱ.用電點火裝置點燃紅磷,充分反應;
ⅲ.打開止水夾,待右側量筒內液面不再變化時,排出氣球中的氣體,調節兩邊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讀出量筒內水的體積為V2mL。
試回答問題:
(3)氣球的作用
(4)操作ii中可觀察到現象
(5)本次實驗測得“富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6)若讀取V1時仰視,讀取V2時俯視,則測得實驗結果組卷:24引用:2難度:0.5 -
22.化學研究小組在開展了“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之后,又進行了“尋找新的催化劑”的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1】尋找“氧化鐵能否用于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的證據?如果能,它的催化效果如何?【實驗設計1】實 驗 現 象 Ⅰ、分別量取5毫升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A、B兩支試管中,向A中加入a克氧化鐵粉末,并分別在A、B兩支試管 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現象,點燃A試管中產生氣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B試管中無明顯現象 Ⅱ、將“實驗Ⅰ”中A試管的剩余物質分離,將所得固體進行洗滌、干燥、稱量 所得固體質量為 Ⅲ、將“實驗Ⅱ” Ⅳ、分別量取5毫升5%的過氧化氫溶液放入C、D兩支試管中,向C試管中加入a克氧化鐵粉末,向D試管中加入a克二氧化錳粉末
(1)A中產生的氣體是
(2)氧化鐵可以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尋找該結論的證據主要是設計了實驗
【實驗評價】
(1)設計實驗Ⅲ的目的是
(2)可以用下列方法作出判斷,從而達到實驗Ⅳ的設計目的。a、定性判斷:觀察C、D兩支試管中產生氣泡的快慢;b、定量判斷:
【資料信息】過氧化氫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錳還可用氧化銅等物質作為催化劑
【提出問題2】氧化銅(黑色粉末)是否也能作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它是否比二氧化錳效果更好?
【設計實驗2】某同學以生成等體積的氧氣為標準,設計了下列三組實驗
(其它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均忽略)。實驗序號 氯酸鉀質量 其他物質質量 待測數據 ① 1.2克 X ② 1.2克 氧化銅0.5克 Y ③ m 二氧化錳0.5克 Z
(2)上述實驗應測量的“待測數據”是指
(3)若實驗②比實驗①的“待測數據”更
(4)將實驗②反應后的固體經過過濾、洗滌、干燥處理后,稱量得到0.5克黑色粉末,再將黑色粉末放入
【評價設計】
(5)你認為該小組同學設計實驗③和實驗②對比的目的是組卷:323引用:5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