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5課 〈老子〉四章》2021年同步練習卷(23)

          發布:2025/1/1 2:30:2

          一、基礎知識運用

          • 1.解釋下列加線字。
            ①鑿戶牖以為室 
             

            ②自是者不
             

            ③自者不長 
             

            ④自者無功
             

            ⑤物或之 
             

            ⑥故有道者不
             

            ⑦不其所者久 
             

            終如始
             

            ⑨不難得之貨 
             

            眾人之所過
             

            組卷:8引用:1難度:0.9

          一、基礎知識運用

          • 3.翻譯下列句子。
            (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組卷:2引用:1難度:0.9

          二、閱讀能力提升

          • 4.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經》第七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第八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第十二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經》五十八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道德經》七十七章)
            (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以圣人其身而身先 后: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使……處于后面
            B.夫唯不爭,故無 尤:珍奇之物
            C.五味令人口 爽:差錯,此處譯為“失靈”
            D.正復為奇,善復為 妖:不善,即邪惡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損不足奉有余
            B.上善 正言
            C.非以無私邪 不欲見賢 
            D.水善利萬物不爭 功成不處
            (3)下列語句編為四組,能準確表現老子“與世無爭”的思想的一項是
             

            ①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②上善若水
            ③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 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⑤損不足以奉有余 ⑥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⑥
            (4)下面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用樸素辯證法的觀點,說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統一的,利他往往能轉化為利己,老子想以此說服人們都來利他。
            B.老子以水來喻人、教人。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
            C.老子反對一切聲色,否定發展文化。其所謂“為腹不為目”的說法,是把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對立起來,是他的愚民思想的一種表現,應當予以否定。
            D.“禍分,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句,自古及今是極為著名的哲學命題,往往被學者們征引來用以說明老子的辯證法思想。
            (5)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②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組卷:5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