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中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古詩文(30分)

          • 1.默寫唐代詩人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詩。
             
            ,
             

             
             
            。

            組卷:2難度:0.7
          • 2.依據課文填空。
            (1)自非亭午夜分,
             
            。(《酈道元《三峽》)
            (2)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
             
            。(《孟子?富貴不能淫》)
            (3)水擊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魚》)
            (4)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為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組卷:8難度:0.7
          • 3.根據提示默寫。
            (1)觀看宇航員們的“太空畫展”,不由使我想起曹操《觀滄海》中表現大海吞吐星辰景象的詩句“
             
            ,
             
            。”
            (2)面對新上任的球隊主教練,記者引用諸葛亮《出師表》“
             
             
            ?!睂λM行了評價,期待他能一改球隊屢戰屢敗的命運。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二、現代文(40分)

          • 8.文學作品閱讀課,老師選擇了徐則臣的一篇散文,請完成問題。
            當家園只剩下一個籍貫      家園是個美好的詞,美好到可以獨立地被抽象出來,作為游子的鄉愁與情感寄托永遠存在于內心。
                  在農業文明時代及其文學里,充滿了此類堅實的敘述。這種敘述基本上成立,田園牧歌式的家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現實安穩,血脈相關,此心安處是吾鄉,僅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篤定的。中國有不少古話和俗語與此有關:出門靠墻,在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葉落歸根,等等。家園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塊可靠的厚土。
                  但是今天,很多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家園也不能幸免。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正在失去家園,因為家園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
                  十八歲出門遠行,我自認是一個情感上患有嚴重“古典病”的人,從不相信“家園”有朝一日也能崩塌。祖先的墳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在那里。判斷這世上的一切,我都會以家園為最初也是最終的參照;它是我判別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標尺。但是這些年,我發現正在失去這些參照和這把標尺。
                  從二十多歲的某一年開始,每次回到故鄉的村莊,我都發現它正在被簡化。先是少一條河,再是少一條路,接著又少一條河,又少一條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莊稼和野草,也在一個種一個科地消失。它的簡化源于被篡改。這些年故鄉的確出現了很多新東西,它被裹挾在某個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執行著“現代化”的規定動作,迅速向那些城鎮樣板靠攏。它變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鎮與現代村莊一樣,橫平豎直,條分縷析,板著一張被整過容的制式的臉。“從來如此”不一定就對,但這制式的臉,肯定有問題。
                  故鄉在水泥化、標準化、去泥土化……既是實實在在泥土的減少,也是人與土地的關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際關系和倫理也正在消失。故鄉正自外向內、從形式到內容、從細節至精神地逐漸變成一個新時代的村莊。物質生活當然變得更好,我不會矯情到無視父老鄉親的幸福生活,但我不得不說,當某一天我從村莊后面的一條路進入故鄉,茫然地發現找不到自己家時,我以為走錯了地方。當然也不會,不過是我在自己的故鄉變成了一個異鄉人。從那個時候起,一個最基本最樸素意義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園,開始在我心中一點點潰散和消失。
                  我這個年齡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輕人,都在一茬茬地離開故鄉,不僅是遠離土地,遠離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遠離“家園”。日漸稀薄的認同和歸屬感,已然經不起格式化般的簡化和篡改了。
                  兒子生在北京,八歲了也沒回過老家幾次。上一次帶他回去,街坊鄰居逗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說:北京人。又問他:那這是你的什么地方?他認真地答:是我的籍貫。
                  我悚然一驚。我確曾跟他簡要地解釋過何為“籍貫”: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兒子的記憶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離譜,但答案還是讓我心驚。驚的不是小東西膽敢忘了本,而是,震驚于他竟部分地說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里出生、成長,我從那里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它是我的原點和出發地,是我生根發芽的地方,但這些年我的確無法遏制某種兇猛的感受節節生長:家園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個籍貫。
            (選自《無法返回的生活》長江文藝出版社2021年6月)
            (1)文中所寫的家園正在消失的表現有哪些?
            (2)我自認是一個情感上患有嚴重“古典病”的人,從不相信“家園”有朝一日也能崩塌。請結合上下文說出藏在作者心中的“家園”模樣。
            (3)請從修辭的角度分析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它變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鎮與現代村莊一樣,橫平豎直,條分縷析,板著一張被整過容的制式的臉。
            (4)有人說“散文是一個時代真實的精神生存狀態的投射,是醒著的心靈對于世相的觀察”。請你結合全文說說作者對家園的情感。
            (5)“家園”是很多作家情感的原鄉,創作的源泉,比如徐則臣小說里常有一條充滿故事的“花街”、莫言小說的故事多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請你再寫出一位這樣的作家,說說他的文學創作與故土家園的關聯。

            組卷:320引用:10難度:0.5

          三、寫作(50分)

          • 9.作文。
            ??生活中,總有一些問題需要面對。
            ??一句話,一本書,一次獨處,一番歡聚,一個物件,一曲音樂,一個眼神,一處風景……往往能帶來令人欣喜的改變。
            ??請以“_________挺管用”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請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自選;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組卷:195引用:31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