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中考生物二模試卷
發布:2024/11/17 7:30:2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50分)
-
1.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2022年環境日主題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下列關于生物與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蘇轍的“苦寒壞我千竿綠,好雨還催眾筍長”詩句,體現了環境影響生物 B.雪兔生活在高緯度地區,隨季節更替有“換裝”行為,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C.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大量種植可用于保持水土,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D.在海水中從淺到深依次生活著綠藻、褐藻、紅藻,影響藻類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溫度 組卷:65引用:3難度:0.6 -
2.顯微鏡是我們觀察奇妙微觀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如圖是觀察玻片標本時使用的顯微鏡、物鏡及看到的物像,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甲顯微鏡換用高倍鏡③,可以直接用手轉動③ B.圖乙中,使用物鏡A看到的細胞數目比物鏡B中看到的多 C.由圖丙轉為圖丁時,應先將載玻片向左移動 D.由圖丙轉為圖丁時,需要調節圖甲中的②使物像清晰 組卷:92引用:1難度:0.5 -
3.不論是自然界還是生物體,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巧妙的堆砌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有關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克隆羊多莉實驗說明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B.生物體由小長大,在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過程中染色體都會發生數量變化 C.一般來說動物、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 D.菠菜葉子是綠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是紫色,這些顏色對應的色素分別位于細胞的葉綠體和液泡 組卷:59引用:3難度:0.6 -
4.銀杏為中生代子遺的稀有樹種,我市的郯城縣是著名的銀杏之鄉。銀杏樹一般在春季和夏季開花。葉子在開花前先發芽,然后開花。下列關于幾種常見植物敘述正確的是( )
A.銀杏,屬于裸子植物,圖中果實俗稱“白果”,可以入藥 B.葫蘆蘚,因其葉對有毒氣體敏感,所以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腎蕨,其莖、葉內沒有輸導組織,所以不適于陸地生活 D.海帶屬藻類植物,依靠它的根固著在淺海巖石上 組卷:91引用:3難度:0.6 -
5.《詩經?小雅?魚藻之什》曰:“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菽”即大豆的古稱,如圖是大豆有關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1中新植物體的幼體由①②③④組成 B.圖1中種子在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它發育成圖2中的⑤ C.大豆幼根的生長主要依靠b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和e分生區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量 D.圖5中⑦種子有多粒,說明圖4花中有多個子房 組卷:25引用:2難度:0.5 -
6.新疆長絨棉品質優良,我們通常說的“棉花”并不是花而是棉桃成熟開裂后綻出的棉纖維,(如圖1、2所示)。下列有關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根據圖1可以推測棉桃是由花的子房發育而成的 B.棉花的結構層次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缺少系統層次 C.從圖2中可以推測,棉花種子萌發時,所需的能量物質儲存在子葉中 D.棉花種子的種皮屬于保護組織,該組織的作用是保護和分泌 組卷:50引用:2難度:0.5 -
7.為探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實施了以下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裝置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 B.乙裝置在有光條件下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 C.丙裝置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D.丁裝置實驗現象說明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了二氧化碳 組卷:19引用:2難度:0.5 -
8.下列關于生產實踐中涉及的生物學原理的解釋,錯誤的是( )
A.給樹木“掛吊瓶”,補充的是水分和有機物,針頭應插入輸導組織(導管) B.種植蔬菜的溫室在夜間適當降溫是為了減弱呼吸作用 C.要在傍晚時進行移栽可降低植物蒸騰作用 D.《呂氏春秋》中“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反映出要合理密植才能提高產量 組卷:33引用:1難度:0.6 -
9.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關于人生殖和發育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人體新生命的起點是受精卵 B.女性的子宮是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場所 C.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血液獲得氧氣和養料 D.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陰道產出的過程叫分娩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10.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設計如下方案(碎屑模擬口腔中牙齒的咀嚼,攪拌模擬舌的攪拌)。下列有關實驗敘述錯誤的是( )
試管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饅頭處理 適量碎屑 適量碎屑 饅頭塊 適量碎屑 適量碎屑 加入物質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不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保溫 37℃ 100℃ 0℃ 水浴時間 10分鐘 滴加碘液后現象 不變藍 變藍 變藍 變藍 變藍 A.試管①和②對照目的是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B.試管①④⑤號試管進行實驗,所探究的是溫度對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影響 C.選擇試管②和③模擬探究牙齒咀嚼、舌的攪拌作用 D.①號試管不變藍原因是淀粉在口腔中消化成麥芽糖 組卷:28引用:1難度:0.6
二、解答題(共7小題,滿分50分)
-
31.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月面微型生態圈”作為嫦娥四號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12月順利登陸月球背面,進行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月面微型生態圈”是一個鋁合金材料制成的圓柱形“罐子”(如圖1)。“罐子”內放置有馬鈴薯、擬南芥種子、棉花種子、油菜種子、酵母菌、果蠅卵共6種生物樣本,以及土壤、水、空氣等物質,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微型生態系統。科學家通過一定的技術使“罐子”內溫度保持在1℃~30℃,控制好里面的濕度、養分。“罐子”的頂部安裝有光導管,它能讓“罐子”里的植物享受到月球表面的自然光,為“月面微型生態圈”提供光能。
2019年1月,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實驗發布了最新實驗照片,照片顯示實驗搭載的6種生物樣本中的棉花種子已經萌發并長出了嫩芽(如圖2),這也標志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
(1)“月面微型生態圈”相當于一個微型生態系統,從生態系統組成上看,“月面微型生態圈”中能分解植物和果蠅的遺體或廢棄物,充當分解者角色的是
(2)如圖2,這株棉花嫩芽如果能夠繼續生長,長出第一片綠葉。那么,這片綠葉是由棉花種子的
(3)棉花纖維有長絨和短絨之分(相關控制基因用A、a表示),如下表為研究人員所做的相關遺傳實驗的統計結果。組別 親代性狀 子代 長絨 短絨 1 長絨×短絨 586 570 2 長絨×長絨 893 291 3 短絨×短絨 0 1165 4 長絨×短絨 1241 0
(4)月球返回的種子,經過太空誘變獲得新性狀,這屬于
(5)將一種細菌的Bt殺蟲蛋白基因經過改造,轉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細胞中存在這種殺蟲蛋白質,專門破壞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的消化系統,導致其死亡,而對人畜無害的一種抗蟲棉花這種技術是組卷:20引用:1難度:0.4 -
32.閱讀資料
資料一 2022年3月14日,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已波及全國27個省份,呈現出點多、面廣、頻率大的特點。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表示,由于奧密克戎傳染性強、隱匿性強,癥狀比較輕,增加了第一時間發現最早病例的難度,這就造成了多省多起疫情同時發生。
資料二 病毒本身很容易發生變異,一個原因是病毒的復制頻率高,就像我們說的多做多錯一樣,所以發生變異的幾率就高;另一個原因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它的遺傳物質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和宿主環境的影響。例如,病毒主要依靠宿主細胞繁殖的,那么它就很容易受到宿主的“反擊所以變異也是一種很好的逃脫宿主反擊的方式(免疫壓力)。這是病毒適應環境和維持生存的一種重要方式。
請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傳染病的角度看,引起患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屬于
(2)從最開始的新冠病毒毒株,到德爾塔毒株,再到現在的奧密克戎毒株,新冠病毒在不斷地發生著變異,在不斷進化,這是
(3)現在感染了新冠肺炎的患者,多數癥狀都是比較輕,這要歸功于疫苗的問世和全民接種。疫苗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從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屬于組卷:31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