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6 9:0:1
一、積累與運用(32分,每題2分)
-
1.下列加點字的字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佃戶(diàn) 遺囑(zhǔ) 屏息(pǐng) 慘絕人寰(huán) B.猝然(cù) 翹首(qiáo) 國殤(shāng) 不輟勞作(chuò) C.詰責(jié) 禁錮(jīn) 鬈發(juǎn) 振聾發聵(kuì) D.锃亮(zhèng) 仲裁(cái) 酒肆(sì) 悄然無聲(qiǎo)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畸形 輪廓 凄然 正噤危坐 B.警惕 愚頓 窒息 抑揚頓挫 C.初衷 緬懷 捍衛 淪海桑田 D.停滯 慰勉 溺亡 殫精竭慮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學生而言,家庭是勞動教育的重要_____.從疊被子、打掃衛生到洗衣做飯,千萬不要小瞧這些身邊的生活_____,它們看似瑣碎,卻是孩子們_____自我的第一道門檻。獨立自主處理事務的能力和品性,也就從這一伸手一彎腰、一根線一粒米的家務瑣事中,得到了_____和激勵。A.場地 技能 鍛煉 培訓 B.場所 技術 訓練 培養 C.場地 技術 訓練 培訓 D.場所 技能 鍛煉 培養 組卷:276引用:5難度:0.9 -
4.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
文化類節目《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將古典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音樂之美。它之所以贏得多方贊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典詠流傳》在最恰當的時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觀眾的內心。
①不得不說,現代觀眾對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②不僅在于其用流行音樂包裝了古典詩詞
③源于古詩詞中穿越時空的精神傳承
④更是源于古詩詞本身的深厚內涵A.③④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組卷:94引用:5難度:0.9 -
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與例句不同的是( )
??例句:這些偉人們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輝是那么絢爛,連日月星辰都黯然失色。A.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B.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他酒沒沾唇,心早就熱了。 D.飛雪像漫天的柳絮一樣,帶走幾許春意,又留下多少生機。 組卷:13引用:1難度:0.5
四、閱讀(18分)
-
14.閱讀。
材料一 不用釘子、膠水,一榫一卯做出魯班凳、魯班鎖、世博會中國館模型等木器,“阿木爺爺”王德文的木工視頻在海內外圈粉數百萬,收獲上億播放量。
通過他的短視頻,更多人見識了中國傳統木匠技藝的精湛,以及蘊藏在榫卯結構中的古老智慧。
擁有270萬粉絲,單個視頻點擊量達4200萬,在海內外互聯網上廣泛傳播……最近,“阿木爺爺”做木工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
在廣西梧州市蒙山縣陳塘鎮一個山青水綠的僻靜村莊,63歲的木匠王德文照例拿出刨子、斧子和鋸子,準備開始新一天的活計。
王德文正是“阿木爺爺”。“我就是干木工活的老木匠,是個普通的農民,大家喜歡看我的視頻,我很開心。只要有人對木工技藝感興趣,我就愿意一直拍下去,讓更多人了解木工技藝,了解傳統文化。”王德文說。
(選自李縱《老手藝走上新鮮臺》) 材料二 我是一名“職業嫁接人”,主要為農戶提供苗木嫁接、果樹修枝、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服務。我的家鄉是當地重要的苗木藥材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苗木嫁接是苗木培育中的關鍵技術之一。我很小就跟著老師傅學會了這門手藝,一晃就和手里的小刀打了近40年的交道。
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掌握新技術。削頭、割皮、接芽、塑包……幾分鐘內,一株苗木就能嫁接完成。從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到適合嫁接的季節、方式,每一個細節都要熟記于心。每年的臘月到來年的四月,是苗木嫁接的高峰期,一大批苗木嫁接技術人員走向全國各地,在需要的地方揮灑汗水。
好技術,不僅讓自己增收,也帶動鄉親們致富。前幾年,我加入當地“老帶新”師徒隊,帶著年輕人鉆研嫁接手藝,還組織20多人遠赴貴州、青海、新疆等地從事苗木嫁接服務,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如今,成長起來的“職業嫁接人”成了農村產業發展的“土專家”,在獼猴桃、雪梨、中藥材等農業園區、產業園區開展定期管護,有力推進了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不僅如此,縣里還努力打造屬于我們的勞務品牌,搭建平臺引導全縣3萬多名“職業嫁接人”加入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運行,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簽訂長期勞務合作協議,讓我們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選自廖洪順《老手藝煥發旺盛生命力》) 材料三 老手藝想要長久地走下去,必須能留住新粉絲。除了產品形式在創新,非遺推廣與轉化也有了更多途徑。與四川羌族草竹編研學體驗培訓非遺工坊不僅舉辦研學活動,還在大學開設了草竹編選修課。“我授課已經有八九年時間了。”傳承人蔣天霞說。非遺不僅以研學、沉浸體驗的形式走進“00后”視野,也成為創作資源,深層次地融入創意產業。“我們致力于非遺技藝的創新轉化,學校師生跟非遺傳承人一對一結對。上海的老師、設計師指導對口援建地區非遺傳承人,為其帶去新的理念。”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告訴記者。通過非遺傳承人接觸到傳統技藝,也讓上海的學生們興奮地找到了創作的新形式、新手段。
非遺大省山東也在探索更豐富的傳承方式,“非遺+文創”“非遺+游戲”讓年輕人走近非遺、愛上非遺。本屆展會上,濟南天橋區打造的“泉城非遺娃”ip形象首次亮相,傳達出青少年是非遺文化活態傳承的領跑者的理念。這一名稱緣起于天橋區黃河岸邊的劉廟小學,通過非遺體驗活動逐漸輻射到周邊學校。現在,“泉城非遺娃”的傳承動態已經不僅限于學校。“泉城非遺娃”項目品牌已形成形象關聯作品15類、文創產品三十余款,形成了一批校外黃河非遺研學基地。
(選自《被治愈了!好看好玩的老手藝就在咱身邊》)(1)下列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通過王德文的話,表達出他愿意繼續通過拍視頻來傳播木工技藝的決心。
B.苗木嫁接是苗木培育中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傳統手藝,都是通過老師傅代代相傳。
C.讓年輕人接觸傳統技藝,不僅有利于非遺傳承,還有利于非遺技藝的創新轉化。
D.材料三列舉“泉城非遺娃”的例子,是為了證明農村小學也可以辦成傳播非遺的大事。
(2)材料一是一則新聞,請找出導語部分,并說說其作用。
(3)材料二采用自述實錄的方式,有什么好處?
(4)老手藝在新時代如何煥發光彩?請結合上述材料概括。組卷:10引用:3難度:0.5
五、寫作(50分)
-
15.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季羨林的《一雙長滿老繭的手》,讀后讓人感動,是否也讓你產生了共鳴,也記起生活中那一雙雙的手?成長的路上,一雙溫暖的手,讓你充滿自信的力量;一雙有力的手,牽著你邁向遠方……
??請以“一雙_____的手”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補全題目,文體自定(詩歌除外);(2)不得抄襲、套作;(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組卷:7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