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西藏林芝一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圖是物質P和Q跨膜運輸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3引用:1難度:0.9
          • 2.下列有關酶和AT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40引用:10難度:0.9
          • 3.如圖為人體細胞正常分裂時有關物質或結構數量變化曲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組卷:192引用:30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10.在某湖泊中綠藻和藍藻等是鯉魚及沼蝦的食物來源,其中沼蝦也是鯉魚的食物.圖甲表示綠藻與藍藻對N、P的吸收量及pH>8時其體內藻毒素含量的差異,圖乙表示不同體長鯉魚的食性比例.

            (1)該湖泊中鯉魚與沼蝦的種間關系是
             

            (2)該湖中直接決定綠藻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是
             

            (3)有許多淡水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不產卵,如果注入鯉魚腦垂體提取液,可促進其產卵,這主要是利用腦垂體中的
             

            (4)從圖乙來看,鯉魚體長在4.2Cm時,假設該生態系統中存在鯉魚、小蝦、藻類,若鯉魚獲得的能量為24kg,則最少需要藻類
             
            kg
            (5)藻類產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僅次于二惡英.自前已被證明是肝癌的促癌劑,推測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誘發肝細胞的
             
            發生基因突變.
            (6)為了既能獲得經濟效益又能治理水體污染,先培養藻類吸收水體中的氮、磷元素,再構建食物鏈快速去除藻類,具體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營養化的堿性水體,應該選擇的較理想藻類是
             
            ,理由
             

            ②現要投喂鯉魚去除上題①中的藻類,投喂鯉魚的體長應該大于4.2cm,理由是此時
             

            組卷:116引用:5難度:0.5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 11.回答下列與細菌培養相關的問題。
            (1)在細菌培養時,培養基中能同時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
             
            (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備培養基時要根據所培養細菌的不同來調節培養基的pH,其原因是
             
            。硝化細菌在沒有碳源的培養基上
             
            (填“能夠”或“不能”)生長,原因是
             

            (2)用平板培養細菌時一般需要將平板
             
            (填“倒置”或“正置”)。
            (3)單個細菌在平板上會形成菌落,研究人員通常可根據菌落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來初步區分不同種的微生物,原因是
             

            (4)有些使用后的培養基在丟棄前需要經過
             
            處理,這種處理可以殺死丟棄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組卷:693引用:1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