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市亦莊實驗中學八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6/17 8:0:9
一、基礎?運用。(共13分)
-
1.中國文化崇尚“和”,有關“和”的思想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和”既被視為誕育萬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養性的關鍵,還被認為是社會交往的準繩,更被尊奉為國家共處的原則。年級語文組舉辦了“品‘和’義、踐‘和’行”主題探究活動,請完成下列任務。
??下面是某同學活動中搜集的相關資料。閱讀文字,完成問題。
??老子曰:“上善若水。”《國語》闡釋“善”為“德之建也”,“和”與“善”相輔相(chéng),“善”是“和”的基礎,是實現“人和”的道德支撐;“和”是“善”的結果與目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世界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融會/融匯進奔流不息的民族血液中,鐫刻于家國萬代的文化基因里,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精神基礎。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世界也因此更加豐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任何一種文明都無法最終將自己的模式強加于另一文明之上,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文化的傳承與演(yì)需要不同文明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1)該同學對文段中畫線詞語的讀音、拼音對應的漢字有疑問。請你幫他選出正確的一項A.相輔相成 融會 鐫(juān)刻 演譯 B.相輔相成 融匯 鐫(juān)刻 演繹 C.相輔相承 融會 鐫(juàn)刻 演譯 D.相輔相承 融匯 鐫(juàn)刻 演繹
??在活動過程中,該同學對“和而不同”這一概念產生興趣,查閱資料如下。請你閱讀文字,完成問題。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僅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種對待世界的哲學態度。和而不同,基于事物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是造就整體性和共同性【甲】產生新東西的力量。“共同”與“同”內涵有別【乙】“共同”是多因素的“和”的化合,而“同”只是單一事物的疊加。“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和而不同,才能萬物并育、大道并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觀念的重要體現。如此豐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和而不同”。
(3)以上文段【甲】【乙】兩處標點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4)乾隆皇帝為中和殿御筆題字“允執厥中”,意為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請你結合其字體及書法相關特點對題字進行賞析。
(5)以下是該同學查閱的資料當中的一段話,因電腦故障,語序被打亂了。將句子重新填入文段橫線處,其中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中華民族歷來崇正義、講仁愛、尚和合、求大同,_____其中源遠流長的中國“和”文化,蘊涵了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人心和善以及和平和睦和諧的一貫理念和追求,“以和邦國”“以和為貴”的文化基因已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這與西方的“世界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
①正是這種具有中國式“以天下觀天下”的“世界觀”
②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
③創造了開放包容、兼收并蓄、胸懷天下的中華文化
④涵養了中國人以“天下”理念為核心的格局、氣度、情懷
⑤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
A.⑤③①②④
B.①②⑤③④
C.①⑤②④③
D.⑤②①④③
(6)該同學寫下了一段活動感想,檢查后對其中幾個句子是否存在語病存在困惑。請你幫忙判斷,其中不存在語病的一項是
A.在五千多年發展史上,中華文明與外部文明的交流融合不曾間斷,這為中華民族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作出了巨大貢獻。
B.通過這次活動,經過這次的主題學習,我們收獲特別多,使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和文化的重要內涵及其重要性。
C.作為信息時代的公民,對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我們要進行批判性思考和鑒別的能力。
D.世界各國能否真正做到“以和為貴”“求同存異”,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保證。組卷:35引用:1難度:0.7
二、古詩文閱讀。(共16分)
-
2.默寫。
(1)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3)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3.閱讀《賣炭翁》,完成問題。
賣炭翁
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這首敘事詩先講述了賣炭老人“伐薪燒炭”和駕車運炭的經歷,接著寫了老人“賣炭得錢”的期望破滅之時
(2)詩中對賣炭老人的外貌、心理、動作描寫非常精彩,請你任選一方面結合具體詩句做簡要分析。組卷:21引用:1難度:0.5
五、寫作。(4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文章。
-
9.生活中,聲音無處不在。它可以是我們聽到的萬物之聲,也可以是我們聽到或看到的各種信息。這些聲音中,最令你難忘的聲音是什么?
請以“留在心底的聲音”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
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組卷:157引用:26難度:0.7 -
10.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請將“和_____一起去旅行”補充完整,構成你的題目。可寫實,可想象。寫一篇故事。
要求:請將作文題目抄寫下來,作文內容積極向上,字數在600-800之間,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組卷:25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