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江陰市長涇片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布:2024/10/19 16:0:6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4分)
-
1.下列數據中,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人的心跳頻率大約為1.2Hz B.餃子煮熟即將出鍋時溫度約為40℃ C.聲音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3×108m/s D.讓人感覺舒適的環境聲強級為80dB-90dB 組卷:15引用:2難度:0.9 -
2.以下對中華古詩中有關物態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一雨洗諸塵”——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放熱 B.“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 D.“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 組卷:30引用:1難度:0.6 -
3.下列關于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科學家利用聲波的反射可以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 B.汽車上的倒車雷達是利用次聲波傳遞信息的 C.百米賽跑時,終點計時員聽到槍聲開始計時,所計時間偏短 D.學校路段“禁鳴喇叭”,是在傳播過程中阻斷噪聲 組卷:49引用:6難度:0.5 -
4.在“探究蠟燭的熔化特點”和“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兩個活動中,采用水浴法加熱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為了受熱均勻 B.都是為了控制溫度 C.前者是為了受熱均勻,后者是為了控制溫度 D.前者是為了控制溫度,后者是為了受熱均勻 組卷:2219引用:66難度:0.7 -
5.生活中我們常看到“白氣”,下列有關“白氣”形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施放“白氣”,這是干冰在常溫下的升華現象 B.夏天從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圍冒“白氣”,這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凝華現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經常出現“白氣”,這是河面上水蒸氣的液化現象 D.冬天水燒開后壺嘴處噴出“白氣”,這是壺嘴噴出水蒸氣的汽化現象 組卷:834引用:93難度:0.7 -
6.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之間轉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固態,由甲到乙是熔化過程 B.乙為液態,由乙到丙是凝固過程 C.丙為液態,由乙到丙是液化過程 D.丙為氣態,由丙到甲是凝華過程 組卷:334引用:6難度:0.8 -
7.根據表所提供的數據,在標準大氣壓下,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物質 熔點/℃ 沸點/℃ 酒精 -117 78 水銀 -39 357 鉛 328 1740 A.到80℃的酒精是液態 B.氣溫接近-50℃時,應選用水銀做溫度計的測溫液體 C.鉛的凝固點是-328℃ D.-39℃的水銀吸熱,溫度可能不變 組卷:227引用:35難度:0.7 -
8.校園文藝匯演上,一名穿紅色裙子的演員正在舞臺上表演,演出畫面被實時投影在大銀幕上。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大銀幕屬于光源 B.觀眾看到演員的裙子呈紅色,是因為裙子吸收了紅光 C.銀幕上的彩色畫面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D.銀幕幕布選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讓光發生漫反射 組卷:239引用:7難度:0.8 -
9.如圖所示,平面鏡和長為10cm的細鉛筆均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鉛筆與平面鏡之間的距離為15cm,則( )
A.向上移動平面鏡,鉛筆的像也向上移動 B.鉛筆不動,平面鏡旋轉至虛線處,鉛筆和它的像不可能垂直 C.鉛筆和平面鏡均繞底部轉至虛線位置時,鉛筆與它的像平行 D.鉛筆和平面鏡均水平向右移動10cm,鉛筆像的位置不變 組卷:175引用:3難度:0.6 -
10.如圖是晚上汽車在干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濕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部分光路簡圖,在晚上開車時( )
A.潮濕的路面更容易發生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發生鏡面反射 C.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 D.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干燥的路面更暗 組卷:651引用:5難度:0.7
三、解答題(共40分)
-
31.小偉同學用如圖甲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
(1)小偉實驗時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 ;
(2)將蠟燭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蠟燭2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1的像完全重合時,該位置記為A′;
(3)移去蠟燭2,將光屏放在A′位置,直接觀察光屏上是否有蠟燭1的像,這樣做的目的是探究 ;
(4)改變蠟燭1的位置,重復步驟(2),可得像與物位置的對應關系如圖乙,由此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5)將圖乙中C處的蠟燭沿直線CC′向玻璃板方向移動2cm,此時像與物之間的距離是 cm,像的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選填:不變、變大、變小);
(6)小偉看到自己的手表與同桌的相同,于是小偉突發奇想:用兩塊相同的手表替代A、A′處蠟燭,正立于玻璃板兩側,如圖丙所示。此時A處手表指針指在9點整,那么A′手表的指針應調至 點才能與A處手表指針的像完全重合;
(7)另一小組在做該實驗時發現點燃的蠟燭A,同時出現了的兩個像,其原因可能是所選的玻璃板較 (填“厚”或“薄”),通過測量發現兩像間的距離為1cm,則所選玻璃板的厚度為 cm。組卷:44引用:2難度:0.5 -
32.如圖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的部分實驗裝置。
(1)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于平面鏡上,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可觀察到反射光束沿 時針方向轉動。為了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整個實驗過程應在較 (選填“亮”或“暗”)的環境中進行。
(2)在圖甲中,讓光沿著FO的方向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反射光線將沿著 方向射出,此現象說明了 。
(3)在圖甲中,使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觀察到反射光線和對應的入射光線。改變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幾次,描繪出每次光線的徑跡,量出對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記錄表格中,然后進行比較,目的是探究 關系。
(4)在圖乙中,將紙板B沿PQ剪開,把紙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實驗時在紙板B上觀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上半部分無反射光,此現象表明:。
(5)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一起繞CD向后傾斜,如圖丙所示,入射光線仍能呈現在紙板上,且仍緊貼EO射到O點,此時與甲圖情形對比,不發生改變的有 (選填字母)。
A.入射角度數;
B.法線位置;
C.反射光線方向。組卷:72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