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下)中考題單元試卷:第7單元 生命的演化(34)
發布:2024/12/1 3:0:1
一、選擇題(共26小題)
-
1.長頸鹿的頸很長,按照達爾文的觀點,其原因是( )
A.變異朝著有利于生殖的方向發展的結果 B.繁衍后代的需要 C.代代經常使用,吃高處的葉子的結果 D.頸短的個體被淘汰,頸長的個體被保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組卷:129引用:73難度:0.9 -
2.醫生在治療感染H7N9病毒的患者過程中,發現抗病毒藥物對一些重癥患者很難起作用,研究證明H7N9病毒已出現變異。下列對這一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A.抗病毒藥物選擇使有耐藥變異的H7N9病毒留下來 B.H7N9病毒的耐藥性永遠都是有利的 C.抗病毒藥物的質量越來越差 D.H7N9病毒的繁殖速度越來越快 組卷:69引用:56難度:0.9 -
3.小明家一直用某種殺蟲劑消滅蚊子,開始效果不錯,但長期使用后效果越來越差。對此,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
A.蚊子是活化石,適應能力特別強 B.這種殺蟲劑使蚊子產生了抗藥性的變異 C.這種殺蟲劑的性能不穩 D.蚊子抗藥性的增強是殺蟲劑對蚊子不斷選擇的結果 組卷:28引用:42難度:0.9 -
4.某生態環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種兔子棲息其中,調查其數量所得結果如圖甲,多年后再調查,所得結果如圖乙。下列對這段時間內兔子數量變化的四種解釋中,最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觀點的是( )⑤
A.黑兔在此環境中沒有天敵 B.黑兔更適應顏色變深的環境 C.白兔為適應環境變成了黑兔 D.深灰兔是由淺灰兔逐漸變化而來 組卷:11引用:32難度:0.9 -
5.人類長期使用抗生素,使細菌的抗藥性不斷增強,這是( )的結果.
A.藥品質量下降 B.自然選擇 C.人工選擇 D.人的體質變化 組卷:32引用:47難度:0.9 -
6.化石證明,有許多物種只存活了相當短暫的時代就逐漸滅絕了,最能解釋這一現象的是( )
A.人類利用遺傳學知識改造了這些生物 B.缺乏產生變異的能力 C.缺乏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可遺傳變異 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漸滅絕了 組卷:55引用:148難度:0.7 -
7.在英國曼徹斯特地區,100年間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是( )
A.環境變化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 C.人工選擇的結果 D.過度繁殖的結果 組卷:30引用:41難度:0.9 -
8.古代長頸鹿的頸不太長,現代長頸鹿的頸都很長,用達爾文的進化觀點解釋,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頸長的個體( )
A.繁殖能力較強 B.攻擊力弱 C.生存機會大 D.吃高處樹葉使頸越伸越長 組卷:42引用:57難度:0.9 -
9.對下列觀點或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長頸鹿的“長頸”是其長期使用的結果 B.雷鳥羽色隨四季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C.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產生有利變異而進化 D.工業污染是深色樺尺蛾體色形成的原因 組卷:12引用:101難度:0.5 -
10.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馬,繁殖季節雄性角馬往往用尖銳的角作為爭奪配偶的武器(如圖)。按照達爾文的觀點,現代角馬的角發達的原因是( )
A.代代使用的結果 B.發生了定向的有利變異的結果 C.繁衍后代的結果 D.角發達的雄角馬有機會繁衍后代而保留下來 組卷:71引用:52難度:0.7
三、解答題(共2小題)
-
29.1850年時,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山清水秀,樹干上有大量的淺色地衣,棲息著大量淺色樺尺蠖。隨著工業的發展,樹干上的地衣被煤煙殺死,樹皮被熏成了黑褐色。如圖所示的是1850年和1950年曼徹斯特地區黑色樺尺蠖和淺色樺尺蠖數量比例。結合圖文,判斷下列三個敘述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
(1)1850年,黑色樺尺蠖更容易被天敵發現。
(2)1950年時,淺色樺尺蠖更適應環境。
(3)1850年到1950年間,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大量淺色樺尺蠖變成了黑色樺尺蠖。組卷:39引用:34難度:0.5 -
30.某同學欲利用試驗田中的蔬菜來探究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對某農藥降解效果的影響,咨詢老師得知:碳酸鈉溶液在強光下,水分蒸發加劇,溶質質量分數快速增大,當達到2%及以上會燒傷葉片,使蔬菜品質下降,他將實驗田中某種蔬菜均分為六組,并噴施等量的同種農藥,三天后的下午18:00,對其中一組噴清水,另五組分別噴施等量的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碳酸鈉溶液,并在12小時和24小時后分別采摘樣品,檢測農藥殘留指數,得到如圖數據。
(1)害蟲在同種農藥長期自然選擇下產生抗藥性,具有強抗藥性的害蟲通過繁殖,將強抗藥性這一性狀傳給下一代,這種現象稱為
(2)為了使蔬菜的農藥殘留指數達到安全使用標準,又不影響蔬菜的品質,結合本實驗,請你對菜農在晴朗天氣下,對蔬菜進噴施碳酸鈉溶液和采摘蔬菜方面提出合理建議:組卷:165引用:3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