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9-2020學年甘肅省嘉峪關六中八年級(下)月考地理試卷

          發布:2024/12/14 11:30:1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 1.某地從半球位置看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看位于低緯度且屬于熱帶地區。那么下列選項符合條件的是(  )

            組卷:102引用:2難度:0.5
          • 2.如圖是“某學校平面圖”。讀圖完成下列2~3題。

            根據圖中信息判斷教學樓位于校門(  )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3.如圖是“某學校平面圖”。讀圖完成下列2~3題。

            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圖中量得校門到教學樓的直線距離為3.5cm,請你算一算校門到教學樓的實際距離是(  )

            組卷:0引用:0難度:0.60
          • 4.“天涯海角隆冬暖,青藏高原盛夏寒”。這句話體現了什么對氣候的影響(  )

            組卷:57引用:2難度:0.5

          二、綜合題(共30分)

          • 12.讀“長江流域示意圖”和“黃河流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黃河發源于
             
            山脈,是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下游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形成世界著名的“
             
            ”。
            (2)將黃河劃分為上、中、下游的兩個地點分別是位于內蒙古境內的河口,和位于河南省境內的B
             
            ;黃河上、中、下游河段中,最容易發生凌汛的河段是
             
             游和
             
            游。
            (3)如圖中的①和②稱為“塞上江南”,①是河套平原;②是
             
            平原。
            (4)長江、黃河的發源地三江源地區被譽為“
             
            ”。
            (5)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上、中、下游)河段,該河流水能資源豐富,因此被稱為“
             
            ”;同時,長江干支流形成廣闊的水運網,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里程的
            2
            3
            ,因此,人們把長江稱為“
             
            ”。

            組卷:23引用:1難度:0.5
          • 13.讀京津冀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連接京津冀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鐵路干線名稱是
             

            (2)北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條件是
             

            (3)長江三角洲氣候宜人,經濟發達,其氣候類型為
             
            ,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是全國最重要的
             
            (重、輕、綜合性)工業城市。
            (4)為了解決兩地區能源供應緊張,國家建設了“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東西雙贏工程,其中西氣東輸工程一線的起點為
             
            。西氣東輸工程的“雙贏”體現在東部
             
            ,西部
             

            (5)近年來,到北京觀光旅游的人數劇增,給北京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帶來了很大壓力。你認為該怎樣保護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請列舉2條)
             

            組卷:7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