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重慶市巴蜀科學城中學高一(上)開學生物試卷
發布:2024/7/28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列有關生命系統及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屬于生命系統,但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進行繁殖 B.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到活細胞并命名細胞 C.魏爾肖對細胞學說進行修訂并提出所有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 D.生物圈是生命系統的最高層次,由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構成 組卷:43引用:6難度:0.5 -
2.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作為邊界 B.細胞的多樣性即不同細胞的結構完全不同 C.真核生物是指動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細菌、病毒和真菌都屬于原核生物 D.人體的血小板和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所以這兩種細胞屬于原核細胞 組卷:23難度:0.5 -
3.如圖為顯微鏡下看到的圖像,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br />
A.圖1所看到的圖像,在裝片中實際是P B.圖4圖像再放大4倍則只能看到2個完整細胞 C.圖3看到的圖像中細胞質實際流動方向也是逆時針 D.圖2要變為圖1圖像僅需要向左下方移動裝片 組卷:65引用:7難度:0.7 -
4.在地球上已存在約35億年的藍細菌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的大氣環境從無氧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顯著地改變了地球上生命形式的組成。藍細菌舊稱藍藻,新版教材改革之前一度被認為與細菌并列為兩大生物類群。而根據當今科學界常用的三域分類法(生物分類主要依據rRNA基因的差異被分為三個域(three-domain)——古菌、細菌和真核生物),藍細菌被劃定為細菌域。下列有關描述支持藍細菌屬于細菌的是( )
A.藍細菌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生物 B.藍細菌具有葉綠素和類似藻類的外觀 C.藍細菌的DNA幾乎是裸露的,位于細胞中央,與細胞質無明顯界限 D.藍細菌的細胞比其他細菌大,大多數細菌的直徑為0.5~5.0μm 組卷:28引用:6難度:0.7 -
5.下列有關細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組成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都可以找到 B.在人體細胞干重中C元素含量最多,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C.K、Ca、Mg、Fe、S都是大量元素,C在各種有機物中都存在 D.N參與構成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合物,如磷脂、蛋白質、脂肪等 組卷:8引用:4難度:0.7 -
6.種子萌發過程中,儲藏的淀粉、蛋白質等物質在酶的催化下生成小分子有機物,為新器官的生長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A.種子中含有C、H、O、N、P等元素,這些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種子萌發過程中呼吸作用增強,儲藏的有機物總量減少,但種類增多 C.若種子勻漿中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出現磚紅色沉淀,則說明種子中含有葡萄糖 D.若種子子葉切片用蘇丹Ⅲ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橘黃色顆粒,則說明種子中含有脂肪 組卷:31引用:6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
-
18.如圖甲和乙分別表示油菜種子在形成和萌發過程中糖類和脂肪的變化曲線?;卮鹣铝袉栴}:
(1)研究人員將形成過程中第10天和第22天的等量種子制成組織樣液,分別加入A和B兩支試管中,然后按照正確的還原糖鑒定操作要求進行實驗。實驗現象是
(2)據我們所學知識判斷,在種子形成初期到成熟的過程中,細胞中水分總含量的變化是
(3)為了觀察種子中的脂肪,用蘇丹Ⅲ染液對種子染色,染色后須滴加50%的酒精,目的是
(4)結合所學的知識推測,與小麥種子相比,在種植油菜種子時應該組卷:13引用:3難度:0.6 -
19.科學家研究發現,“熊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生命力最為頑強的動物。熊蟲對不良環境有極強的抵抗力,當環境惡化時,熊蟲會把身體蜷縮起來,一動不動。這時它們會自行脫掉體內99%的水分,身體萎縮成正常情況下的一半,處于一種隱生(假死)狀態,此時會展現出驚人的耐力,以此來“扛”過各種極端環境。處于假死狀態的熊蟲的代謝率幾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凍數小時,直到環境改善為止。據研究,熊蟲進入隱生狀態時,它們的體內會大量產生一種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回答下列問題:
(1)海藻糖是由
(2)有人認為“熊蟲體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護組織細胞,使組織細胞免受低溫造成的損傷”。某生物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方案,用于驗證題中假設的真實性,請將其補充完整。
實驗材料:哺乳動物細胞、含海藻糖的細胞培養液、不含海藻糖的細胞培養液。
注:為了確保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從化學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實驗的哺乳動物細胞應具有自身不含也不能合成海藻糖的特點。
操作過程:
①取適量哺乳動物細胞,等分成甲、乙兩組(以甲組為實驗組);
②
③甲、乙兩組均控制-273℃冰凍數小時;
④觀察甲、乙兩組細胞存活狀況,寫出預期結果及結論:
若
若組卷:6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