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7章 從粒子到宇宙》2022年單元測試卷(11)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
1.修補被扎破的自行車內胎時,修車師傅通常用一把周身是刺的銼將內胎扎破處的外表面銼毛,再把要補上去的橡膠補丁貼在內胎上的一面也銼毛,然后再將銼毛的兩個表面涂上膠水,待膠水晾一會兒之后,對準、壓緊….對于下列銼毛橡膠表面的主要目的分析,你認為最可能的是( )
A.使補胎處的橡膠更膨松,以增強補胎處橡膠的彈性 B.增大內胎和橡膠補丁接觸的表面積,以充分發揮膠水的黏合作用 C.增大內胎與橡膠補丁之間的摩擦,防止錯位 D.防止因補胎處太厚而導致內胎對外胎的壓強不均勻,避免外胎爆胎 組卷:180引用:16難度:0.9 -
2.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毛皮帶正電荷。這是因為摩擦使毛皮( )
A.失去一些電子 B.得到一些電子 C.失去一些質子 D.得到一些質子 組卷:548引用:13難度:0.9 -
3.下列現象和對應的解釋正確的是( )
A.“破鏡不能重圓”說明分子間有斥力 B.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說明分子很小 C.空氣能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D.堆煤的墻角時間久了會變黑,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組卷:98引用:6難度:0.9 -
4.對下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打開香水瓶蓋后,能聞到香味,說明分子在用不停息的運動 B.封閉在容器里內的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C.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說明分子間有間隙 D.鉛筆芯用了一段時間后會變短,說明分子間有斥力 組卷:43引用:4難度:0.7 -
5.將人們首先帶入原子微觀世界的發現是( )
A.質子的發現 B.電子的發現 C.中子的發現 D.夸克的發現 組卷:34引用:8難度:0.9 -
6.我們在實驗室里用酒精進行實驗時,整個實驗室很快就聞到了刺鼻的酒精氣味,這是一種擴散現象。以下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擴散現象說明分子間存在著間隙 B.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運動 C.溫度越高時擴散現象越劇烈 D.擴散現象只發生在氣體、液體之間 組卷:106引用:3難度:0.8 -
7.1911年,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下列關于這個模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電子靜止在原子核周圍 C.原子核帶負電 D.原子核占據了原子內大部分空 組卷:138引用:4難度:0.7 -
8.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時間長了,這些字比剛寫上時難擦掉,原因是( )
A.粉筆與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緊緊地“粘”在黑板上 B.粉筆與黑板之間發生了擴散現象,時間越長,粉筆的分子進入黑板里越多、越深 C.粉筆灰凝結在黑板上變堅硬了 D.粉筆與黑板間的摩擦力增大 組卷:53引用:4難度:0.9 -
9.對下列常見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
A.物體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的間距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B.切洋蔥時眼睛被熏得直流淚,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破鏡難圓,是因為分子間有排斥力 D.塑料帶很難被拉斷,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組卷:412引用:2難度:0.7 -
10.下列各項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數量級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銀河系、太陽系、地球、生物體、分子、原子核、電子、夸克 B.太陽系、銀河系、地球、生物體、原子核、分子、電子、夸克 C.銀河系、太陽系、地球、生物體、原子核、分子、夸克、電子 D.太陽系、銀河系、地球、生物體、分子、原子核、夸克、電子 組卷:368引用:5難度:0.8 -
11.打火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如圖所示,打火機中的燃料氣體丁烷能被壓縮的原因是加壓后( )
A.丁烷分子變小了 B.丁烷分子間距離減小了 C.丁烷分子分解了 D.丁烷分子運動加快了 組卷:15引用:1難度:0.8
三.解答題(共27分)
-
33.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只能在南半球觀測到),距我們約4.2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觀測到的比鄰星的光,是4.2年前發出的,經過了四年多的星際旅行,才到達我們的眼睛。
(1)“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等于多少米?
(2)如果宇航員乘坐速度為1000m/s的航天飛機從地球出發,需要多少年才能到達比鄰星?
(3)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對你認識宇宙有何啟發?請說出一點。組卷:38引用:3難度:0.6 -
34.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星系在遠離我們而去當一列火車迎面駛來時,我們聽到的汽笛聲音調會升高(即聲波的頻率升高);當它離我們遠去時,音調降低(即聲波的頻率降低),這一現象叫多普勒效應。
不同色光的頻率不同,光同樣可以產生多普勒效應,當光源靠近我們或離我們遠去時,我們觀測到它發出的光的頻率也會發生變化,變化的規律與聲音相同。
20世紀天文學家哈勃觀察到,幾乎所有遠處星系發出光的頻率都向紅光方向偏移,稱為“紅移”,這一現象說明,星系在遠離我們而去,哈勃研究了24個距離已知的星系,由它們發出光頻率的偏移推算出他們退行的速度,畫出它們退行的速度v與它們離我們的距離r的v-r圖象,如圖所示,圖中只標出其中四種星團,橫坐標單位中的l.y.是光年,它表示光在一年內所通過的距離,分析圖象,哈勃總結出v和r之間存在簡單的正比關系,即:v=Hr,H為哈勃常數,這便是“哈勃定律”。
為解釋哈勃定律,科學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大爆炸的火球開始形成的,假設我們就位于其中心,大爆炸后各星系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勻速運動,遠離我們而去。
(1)鳴笛的火車向我們駛來,我們聽到汽笛聲的音調 (升高/不變/降低)。
(2)若遠處有光源在遠離地球,則在地球上觀察到它所發出光的頻率 (升高/不變/降低)。
(3)由文中“紅移”現象推知,紅光的頻率 (大于/等于/小于)紫光的頻率。
(4)關于圖中四種星團速度的描述,符合短文內容的是 。
A.后發座星系團速度不斷變小
B.牧夫座星系團速度不斷變小
C.室女座星系團速度最小
D.長蛇座星系團速度最小
(5)一年取3×107s,計算哈勃常數H的值,H=。組卷:211引用:4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