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南省常德市臨澧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15×3=45,每題僅有一個最佳答案)
-
1.下列有關細胞衰老和凋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細胞凋亡是由基因引發的編程性細胞死亡 B.衰老的細胞內線粒體數量增多,細胞呼吸加快 C.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但細胞衰老個體不一定衰老 D.細胞凋亡能維持組織中細胞數目的相對平衡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2.細胞分化過程中,一般不會發生改變的是( )
A.蛋白質種類 B.染色體數目 C.細胞的功能 D.基因表達的數目 組卷:6引用:4難度:0.9 -
3.在生物體的所有細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 )
A.卵細胞 B.受精卵 C.胚胎細胞 D.植物花粉 組卷:13引用:4難度:0.6 -
4.如圖是同一細胞不同分裂時期的圖像,據圖分析,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細胞是動物細胞 B.圖中染色體和DNA數相等的有②③ C.圖像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④①③② D.該細胞圖①中無染色單體 組卷:24引用:5難度:0.7 -
5.如圖為進行有絲分裂細胞的細胞周期中相關的坐標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縱軸表示一個細胞中核DNA的含量,則a→d過程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不變 B.若縱軸表示一個細胞中核DNA的含量,則e點時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與a點時的相同 C.若縱軸表示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則a→c過程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不變 D.若縱軸表示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則c→d過程細胞中核DNA含量不變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6.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下列屬于孟德爾在發現分離定律時的“演繹”過程是( )
A.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 B.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兩種性狀比接近1:1 C.由F2中出現的分離比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D.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F2中三種遺傳因子組成的個體比接近1:2:1 組卷:30引用:8難度:0.7 -
7.食指長于無名指為長食指,反之為短食指,該相對性狀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長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達受性激素影響,TS在男性為顯性,TL在女性為顯性。若一對夫婦均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長食指又有短食指,則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是長食指的概率為( )
A. 34B. 13C. 12D. 14組卷:426引用:108難度:0.9
三、非選擇題(30分,每空2分)
-
22.“母性效應”是指子代某一性狀的表現型由母體的染色體基因型決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實螺是一種雌雄同體的軟體動物,一般通過異體受精繁殖,但若單獨飼養,也可以進行自體受精,其螺殼的旋轉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區分,旋轉方向符合“母性效應”,遺傳過程如圖所示.現有右旋和左旋椎實螺若干,回答下列問題:
(1)“母性效應”現象是否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
(2)螺殼表現為左旋的個體其基因型可能為
(3)欲判斷某左旋椎實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實螺作父本進行交配,統計雜交后代F1的性狀.若子代表現情況是組卷:85引用:7難度:0.1 -
23.已知柿子椒果實圓錐形(A)對燈籠(a)為顯性,紅色(B)對黃色(b)為顯性,辣味(D)對甜味(d)為顯性,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現有3個純合親本,甲:燈籠形紅色辣味;乙:燈籠形黃色辣味;丙:圓錐形黃色甜味。
(1)用乙與丙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在F2中燈籠形果實植株所占的比例為
(2)用甲、乙、丙兩兩分別雜交,F2中燈籠形黃色甜味果實植株所占比例最高的親本組合是
(3)用甲與丙雜交,若F2中黃色果實植株不能適應環境導致50%的幼體死亡,則F2中紅甜味果實的成體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4)用甜味植株與乙雜交,F1中圓錐形紅色辣味:圓錐形黃色辣味:燈籠形紅色辣味:燈籠形黃色辣味為1:1:1:1,則該甜味植株的基因型是組卷:17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