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濮陽一中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9/15 0:0:8
一、選擇題(本題共30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要求)
-
1.科學家在黃石國家公園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嗜熱好氧桿菌,長有許多觸角(又叫集光綠色體),內含大量葉綠素,能與其他細菌爭奪陽光來維持生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該菌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 B.該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線粒體 C.該菌能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型生物 D.該菌與草履蟲共有的結構包含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核糖體等 組卷:37引用:3難度:0.5 -
2.下列關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 B.色球藍細菌既是生命系統的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 C.池塘中的水、陽光等環境因素屬于生命系統的一部分 D.一株綠蘿的生命系統層次從簡單到復雜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3.目前世界上最小、最簡單的細胞是屬于原核生物的支原體,他的細胞直徑只有100nm,接近細胞最小理論值的極限,模式圖如下,有種肺炎支原體能導致人得肺炎病,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作為原核生物,支原體和細菌一樣有細胞壁的保護 B.肺炎支原體的蛋白質由宿主細胞的核糖體合成 C.肺炎支原體和新冠病毒都能導致人得肺炎,培養時都不能直接用人工培養基培養 D.支原體的核酸徹底水解后有5種堿基,新冠病毒的核酸徹底水解后有4種堿基 組卷:1難度:0.5 -
4.細胞學說由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最早提出,直到德國科學家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觀點后才較完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A.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說明科學學說的建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 B.顯微鏡的發明和改進,在施萊登和施旺建立細胞學說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C.細胞學說中心內容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闡明了生物界的統一性 D.施萊登和施旺通過觀察部分生物組織建立動植物細胞學說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法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5.在進行“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的探究實驗中,先將黑藻放在光照、室溫條件下預處理培養,然后進行觀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若高倍鏡下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向應是順時針的 B.在顯微鏡下看不到新鮮黑藻葉片細胞中的葉綠體,需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C.在低倍鏡下能看到的細胞,直接換上高倍鏡也可看到 D.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中,若在50×的視野中均勻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個細胞,則換成100×后,視野中的細胞數目是5個 組卷:2引用:4難度:0.7 -
6.據《中國風物志》記載“襄陽大頭菜入口脆嫩味美、生津開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鐵、鈣、磷、氮等多種營養物質?!毕铝邢嚓P敘述中正確的是( ?。?/h2>
A.鐵、鈣、磷、氮等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大多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B.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纖維素等屬于還原糖 C.蛋白質可能含有C、H、O、N、Fe、S等多種元素,均屬于大量元素 D.氮、鎂均為葉綠素分子的組成元素,缺乏氮、鎂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 組卷:0難度:0.7 -
7.如圖所示為6支試管,在1、3、5號試管中分別加入2mL蒸餾水,2、4、6號試管中分別加入2mL發芽的小麥種子勻漿樣液。然后在3、4號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某種耐高溫的淀粉酶,保溫一段時間后,在1、2號試管中滴加適量碘液試劑;3、4號試管中滴加適量斐林試劑,搖勻后水浴加熱。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h2>
A.1號試管不呈藍色,2號試管呈藍色,說明小麥種子勻漿樣液中含有淀粉 B.3號試管呈藍色,4號試管出現磚紅色,說明小麥種子勻漿樣液中含還原糖 C.若先在5、6號試管中加入大量蛋白酶,再加雙縮脲試劑,5、6號試管均呈紫色 D.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組成成分均是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 組卷:136引用:6難度:0.5 -
8.我國紀念“2019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下列關于生物體與水分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h2>
A.儲藏中的種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狀態 B.氨基酸形成多肽時,生成水中的氫來自氨基,氧來自羧基 C.自由水既可以運輸物質又可以作為化學反應的反應物 D.抗旱植物體內的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比一般植物的高 組卷:6引用:4難度:0.7 -
9.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環境中吸收水和無機鹽。下列有關植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將植物秸稈充分曬干后,其體內剩余的物質主要是無機鹽 B.植物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含量較多 C.由于氫鍵的存在,水具有較低的比熱容,有利于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性 D.細胞內結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從而失去流動性和溶解性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10.下列關于糖類與脂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脂肪是人體內主要能源物質,因此需要提高其攝入比例 B.脂肪在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會分解供能,而且能大量轉化為糖類 C.磷脂除了含有C、H、O外,還含有P甚至N,它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組成成分 D.幾丁質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的外骨骼中,其單體為葡萄糖 組卷:0難度:0.7 -
11.綠色熒光蛋白是一種能發光的蛋白質,類似于示蹤元素,可以標識生物體內蛋白質的位置,它照亮了人們以前看不到的世界。下列有關綠色熒光蛋白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合成熒光蛋白至少需要21種氨基酸 B.熒光蛋白可作為標簽蛋白,用于研究癌細胞的轉移 C.鹽析會破壞熒光蛋白的空間結構,不可復原 D.熒光蛋白變性后,遇雙縮脲試劑一定不會呈紫色 組卷:0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道小題,共40分)
-
33.某科技小組的同學用培養液培養水稻幼苗,一段時間后,測定培養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結果如圖甲所示;如圖乙為Na+和葡萄糖進出小腸上皮細胞的示意圖,圖中的主動運輸過程既可消耗來自ATP直接提供的能量,也可利用Na+電化學梯度的勢能。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由圖甲可知,水稻對
(2)鹽堿地因土壤鹽分過多,溶液濃度大,普通水稻及其他很多植物很難生長,但是我國培育的海水稻能在鹽堿地良好生長,其可能原因是海水稻根部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比普通水稻品種的
(3)圖乙中葡萄糖從腸腔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是
(4)一種轉運蛋白往往只適合轉運特定的物質,因此,細胞膜上轉運蛋白的組卷:3引用:1難度:0.5 -
34.多酚氧化酶(PPO)是存在于質體(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由膜包裹)中的含有Cu2+的蛋白質類酶,其可以催化液泡中的多酚類物質形成黑色或褐色色素沉淀,影響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的外觀品質和營養品質。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自然狀態下,果蔬沒有發生褐變是因為細胞含有
(2)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可用在一定條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學反應的速率表示,在進行酶活性的測定時,可根據一定條件下單位時間內
(3)為探究溫度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科研小組做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吸光度越高,酶活性也越高)。
①取2.0g新鮮樣品放入含50ml磷酸緩沖液的研缽中,同時加入少許石英砂,研磨、離心,上清液即為PPO的粗提液;
②分析曲線可知,80℃條件下PPO活性較低,原因是
③若要探究pH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各實驗組應維持在30℃條件下進行,原因是:
a.
b.組卷: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