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福建省泉州市兩校聯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27 22:0:2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5小題,1-30題每題1分,31-35題每題2分,共40分)
-
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結構應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B.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食物網 C.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D.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組卷:125引用:39難度:0.9 -
2.大型肉食性動物對低營養級肉食性動物與植食性動物有捕食和驅趕作用,當某種大型肉食性動物遷入到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時,下列情況不會出現的是( )
A.某種植食性動物可能在競爭中失去原有競爭優勢 B.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 C.該生態系統各營養級生物的種群數量均減少 D.該生態系統中原有食物鏈的營養級會增加,營養結構更復雜 組卷:8引用:2難度:0.7 -
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是我國的古代諺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螳螂大量捕食蟬,降低了蟬種群的豐富度 B.黃雀和螳螂為捕食關系,黃雀處于第三營養級 C.黃雀數量的變化,不會影響螳螂的環境容納量 D.螳螂與蟬之間存在反饋調節,以維持其相對穩定 組卷:53引用:4難度:0.7 -
4.如圖表示一個海灘濕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細菌既可作為分解者,又可作為消費者的食物 B.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食草蟲、線蟲、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將導致細菌數量增多,沼蟹數量亦增多 D.若噴灑只殺滅食草蟲的殺蟲劑,則蜘蛛數量將減少 組卷:44引用:18難度:0.7 -
5.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級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所有綠色植物都屬于生產者營養級 C.營養級是指處于食物鏈同一環節上同種生物的總和 D.食物鏈中的各營養級之間能量傳遞效率是相同的 組卷:349引用:16難度:0.8 -
6.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發達、生長較快、抗逆性強的特點,除用于生態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獲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飼料。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種植此類草本植物可以減少水土流失 B.菌渣作為農作物的肥料可實現能量的循環利用 C.用作培養基的草本植物給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菌渣作飼料實現了物質在植物、真菌和動物間的轉移 組卷:381引用:11難度:0.6 -
7.下列關于生態茶園管理措施的分析,錯誤的是( )
A.使用誘蟲燈誘殺害蟲,可減少農藥的使用 B.套種豆科植物作為綠肥,可提高土壤肥力 C.利用茶樹廢枝栽培靈芝,可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 D.修剪茶樹枝葉通風透光,可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組卷:277引用:4難度:0.8 -
8.多數植物遭到昆蟲蠶食時會分泌茉莉酸,啟動抗蟲反應,如分泌殺蟲物質、產生吸引昆蟲天敵的揮發物質等。煙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該蛋白會隨煙粉虱唾液進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啟動的抗蟲反應,使煙粉虱數量迅速增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產生揮發物質吸引昆蟲天敵體現了信息傳遞調節種間關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蟲以植物為食和植物抗蟲反應是長期共同進化的結果 C.Bt56基因表達被抑制的煙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數量增長比未被抑制的對照組快 D.開發能水解Bt56蛋白的轉基因植物可為控制煙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組卷:408引用:31難度:0.6 -
9.我國生物多樣性較低的西部沙漠地區生長著一種葉退化的藥用植物鎖陽,該植物依附在另一種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長,從其根部獲取營養物質。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鎖陽與小果白刺的種間關系為捕食 B.該地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強,恢復力穩定性較高 C.種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D.鎖陽因長期干旱定向產生了適應環境的突變,并被保留下來 組卷:519引用:32難度:0.6 -
10.對于一個結構和功能處于恢復過程中的生態系統,下列推論錯誤的是( )
A.適當的物質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態系統的恢復 B.隨著生物多樣性的提高,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增強 C.恢復后的生態系統,其結構和功能可接近受損前的狀態 D.生物多樣性提高后,某營養級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營養級 組卷:417引用:21難度:0.7 -
11.下圖所示為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局部的能量流動,圖中字母代表相應能量。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圖中的C代表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圖中的B1+C1+D1可表示蠶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 C.正常情況下D/C的值大于10% D.人工建立該生態系統的目的是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12.如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A是生產者,B、D、E是消費者,C是分解者 B.該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可表示為:A→D→E→B C.碳循環進行的同時一定伴隨著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D.E每增加1 kg的體重,至少需要100kg的A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13.甲、乙、丙、丁4個透明的生態瓶,各瓶內的組成和條件見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觀測后,發現甲瓶是最穩定的生態系統。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生態系統組成 光 水草 藻類 浮游動物 小魚 泥沙 生態瓶編號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A.生態瓶必須是密閉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數量要搭配合理 B.乙瓶中缺乏光照,生態瓶不穩定說明了生態系統需要穩定的能量輸入 C.丙瓶中沒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質循環的順利進行 D.丁瓶中雖然物種更加豐富,但可能因為氧氣含量少而不如甲瓶穩定 組卷:220引用:15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
39.紅豆杉,又名紫杉,可從其樹皮中分離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有關紫杉醇抗腫瘤實驗的研究流程,請分析并回答:
(1)酶X是
(2)物質Y是
(3)在動物細胞體外培養時,通常在合成培養基中加入適量血清,其原因是
(4)為清除代謝產物,防止細胞代謝產物積累對細胞自身造成危害,應采取的措施是
(5)實驗結果:若甲組
(6)為了解決紫杉醇的藥源問題,理論上可用組卷:7引用:1難度:0.6 -
40.為加速塞罕壩地區由“荒原沙地”到“綠水青山”的演替,實現其生態恢復,先后有三代人的青春奉獻在了這里。以下是部分研究歷程。
(1)建國初期,塞罕壩土壤干旱,有機質含量低。為改良塞罕壩的初期土壤,請從表1中選擇兩種合適的樹種種植。樹種 生物特性 黃柳 灌木;耐旱、耐瘠、固沙 白樺 喬木;喜濕、喜肥;闊葉 山楊 喬木;耐旱、喜肥;闊葉 樟子松 喬木;耐旱、耐瘠、固沙;根系發達、針葉 紫杉 喬木;喜濕、喜肥;淺根性、針葉
(3)為解決上述兩個問題,林場研究員欲引入可為鳥類提供棲息場所的樹種——白樺,并進行如下研究:
①調查塞罕壩不同地區純林、混交林內落葉松銼葉蜂的蟲口密度,數據如表2。與純林相比,混交林的有蟲株率和蟲口密度調查地點 樹種組成 有蟲株率/% 蟲口密度(條/株) 備注 月亮湖 純林 100 3350 純林:喬木為華北落葉松,林下植被為草本 純林 100 4310 小橋子 純林 100 2765 混交林 75.0 79 混交林:喬木為華北落葉松和白樺,林下植被為草本和 灌木 川堂林子 混交林 82.4 136 混交林 68.7 68 基質 有機質/% C/% N/(mg?g-1) C/N 華北落葉松 82.13 47.64 3.78 125.84 白樺 74.70 43.33 6.14 70.51 組卷: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