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上冊《3.3 光的直線傳播》2018年同步練習卷(1)
發布:2024/11/29 8:0:15
一、單選題
-
1.小明同學在課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
A.蠟燭的正立實像 B.蠟燭的倒立實像 C.三角形光斑 D.圓形光斑 組卷:2505引用:233難度:0.9 -
2.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
太陽光經過凸透鏡形成光斑B.
手影的形成C.
水中鉛筆看起來變彎折D.
塔在水中形成倒影組卷:621引用:53難度:0.9 -
3.5月9日19時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紀第三次出現。如圖所示,水星如一顆小黑痣從太陽“臉上”緩慢爬過。它的形成與下列光現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樓 B.鏡花水月 C.小孔成像 D.水中荷花的倒影 組卷:43引用:1難度:0.8 -
4.俗話說:“一葉遮目,不見泰山”,這其中涉及的物理學原理是(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能通過透明物質 D.光的鏡面反射 組卷:33引用:7難度:0.7 -
5.如圖,我看不見“美景”的原因與下列哪一現象的成因相同(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坐井觀天 D.猴子撈月 組卷:46引用:3難度:0.7 -
6.日晷儀是我國古代人們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直桿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時間,如圖所示。下列所述的光現象中與日晷儀的光學成因相同的是( )
A.拱橋倒影 B.幻燈機投影 C.小孔成像 D.畢業合影 組卷:385引用:9難度:0.9
四、實驗探究題
-
18.如表是小明同學在硬紙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陽的小孔成像實驗記錄表:
小孔的形狀 □ 〇 Δ 小孔的最大外徑/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
面
光
斑
形
狀小孔距地10cm時 □ □ □ 〇 〇 〇 Δ Δ Δ 小孔距地20cm時 〇 □ □ 〇 〇 〇 〇 Δ Δ 小孔距地40cm時 〇 □ □ 〇 〇 〇 〇 Δ Δ 小孔距地80cm時 〇 〇 □ 〇 〇 〇 〇 〇 Δ 小孔距地120cm時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孔距地200cm時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1)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2)由于太陽距我們很遠,到達地面的光線幾乎平行,所以,當小孔到地面的距離足夠小,地面上的光斑與小孔的形狀是一致的,這不是太陽的像。要使太陽通過小孔成像,必須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離,當小孔到地面的距離一定時,小孔越(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陽的像。組卷:119引用:6難度:0.5
五、綜合題(共1題;共9分)
-
19.學習了光學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小明和小紅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現象。如圖所示,他們給兩個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別打上一個圓孔和一個方孔,再用兩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別將小孔對著燭焰和燈絲,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通過小孔所成的像。
(1)甲圖中點燃的蠟燭距小孔20cm,它成像在距小孔15cm,則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虛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
(2)由甲、乙兩圖可知實驗是在研究小孔成像與的關系。
(3)分析比較和兩圖,可以得出小孔成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4)小明和小紅明白了: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如圖丁所示)就是通過樹葉間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像。
(5)小明和小紅還聯想到:
在太陽光或者日光燈下,如果擋住了光的去路,地面上就會形成影子。細心的小明進一步發現,在日光燈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點也不清楚,特別是處處裝點著電燈的大廳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這是為什么呢?小明去問物理老師,老師拿出幾根蠟燭、一個圓柱形鐵塊,讓小明做了如下實驗:
①木塊放在桌子上,旁邊點上一支蠟燭。觀察鐵塊的影子。(如圖a)
②在旁邊再點上一支蠟燭,觀察鐵塊的影子(如圖b)
③繼續在鐵塊旁邊點蠟燭,直到將蠟燭圍滿鐵塊四周,觀察鐵塊的影子(如圖c和d)
小明發現,蠟燭影子越來越(填“深”或“淺”),這時他又比較了一下白熾燈和日光燈,看到白熾燈的燈絲很集中,而日光燈的燈管卻很長,他想了一會后,高興的說:“老師,我明白了!”
請你替小明回答:原來不透明物體的周圍,若四周都有光源,就。生活中的(填一種應用)就運用這一結論。組卷:162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