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第五高級中學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0 12:0:2

          一、單選題(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 1.關于發酵過程產物檢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22引用:32難度:0.9
          • 2.關于生活中的生物技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引用:8難度:0.7
          • 3.家庭制作果酒時,所用的葡萄不能反復沖洗的主要原因是(  )

            組卷:8引用:9難度:0.7
          • 4.下列有關泡菜的制作和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的實驗敘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36引用:10難度:0.7
          • 5.在果酒、腐乳及泡菜制作過程中,所用原料的有機物總量及有機物種類的變化分別是(  )

            組卷:7引用:7難度:0.7
          • 6.在腐乳發酵中,具有調味、促進發酵和食品防腐功能的是(  )
            ①花椒   ②大蒜   ③茴香   ④桂皮    ⑤生姜   ⑥紅曲紅霉素.

            組卷:89引用:2難度:0.5
          • 7.下列關于家庭泡菜腌制及亞硝酸鹽含量測定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25引用:3難度:0.8
          • 8.下列關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發酵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9.圖為腐乳制作過程的流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162引用:22難度:0.9
          • 10.下列關于泡菜制作中亞硝酸鹽測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127引用:8難度:0.5
          • 11.實驗測定鏈霉素對3種細菌的抗生素效應,用3種細菌在事先準備好的瓊脂平板上畫3條等長的平行線(3條線均與圖中的鏈霉素帶接觸),將平板置于37℃條件下恒溫培養3天,結果如圖所示。從實驗結果分析,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14引用:6難度:0.6

          二、非選擇題(3小題,共40分)

          • 32.分離篩選降解纖維素能力強的微生物,對于解決秸稈等廢棄物資源的再利用和環境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用化合物A、硝酸鹽、磷酸鹽、硫酸鹽、KCl、酵母膏以及水解酪素配制的培養基,成功地篩選到能產生纖維素酶的微生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培養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
             
            。本實驗將樣品稀釋涂布到鑒別培養基之前要進行選擇培養,目的是
             

            (2)為了篩選出能產生纖維素酶的微生物,向培養基中加入
             
            溶液,等培養基上長出菌落后,能產生纖維素酶的菌落周圍會出現
             

            (3)為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個菌落,若將平板分為5個區域進行劃線,理論上需要灼燒接種環
             
            次。若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接種,在涂布平板時,滴加到培養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過多的原因是
             

            (4)用三種菌株對秸稈進行處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對秸稈和秸稈中含有的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等組分的降解情況進行了測定(結果如圖)。據圖分析可知,三種菌株對
             
            的降解作用最強。與第5天結果相比,第10天秸稈各組分中
             
            的降解率變化最大。

            組卷:12引用:3難度:0.7
          • 33.在1943年,曾獲諾貝爾理學或醫學獎的美國科學家魯里亞和德爾布呂克設計以下實驗,研究大腸桿菌的抗噬菌體突變是發生在接觸噬菌體之前還是之后。請閱讀以下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培養皿中培養基的基本配方:
            配方 蛋白胨 乳糖 KH2PO4 瓊脂 20%伊紅水溶液 0.325%美藍水溶液 pH
            含量 10g 10g 2g 1000mL 25g 20mL 20mL 7.2~7.4
            (1)噬菌體與大腸桿菌這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是
             

            (2)在培養基中加噬菌體的作用是
             
            ;加伊紅與美藍的是
             

            (3)由于大腸桿菌的同化作用類型是
             
            ,因此在培養基中還加入了一些相應的物質,其中乳糖為大腸桿菌生長提供
             
            ,配方中為大腸桿菌提供氮源的是
             

            (4)該實驗有兩個假設:
            假設一:大腸桿菌的抗噬菌體突變發生在大腸桿菌與噬菌體接觸之前。
            假設二:大腸桿菌的抗噬菌體突變發生在大腸桿菌與噬菌體接觸之后。
            你認為圖中的實驗結果支持上述哪個假設:
             
            ,如果另一個假設成立的話,實驗結果應該是:
             

            組卷:14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