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河南省安陽十中七年級(下)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11/8 8:0:55

          一、積累與運用。(35分)

          • 1.下列每組詞語加點字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71引用:2難度:0.5
          • 2.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同的一項是(  )

            組卷:3引用:1難度:0.8
          • 3.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組卷:25引用:2難度:0.9
          • 4.下列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24引用:2難度:0.8
          • 5.下列一組句子,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8

          三、古詩文閱讀(29分)

          • 15.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吉水人也。咸淳九年,天祥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德祜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募郡中蒙杰萬余。其友止之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今國家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
                  至潮陽,弘范以客禮見天祥,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上猶不忍,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而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
                  論曰:自古志士,欲伸大義于天下者,不以成敗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天祥就死如歸,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謂之“仁”哉?
            注①愀然:嚴肅的樣子。②勤王:起兵援救王朝。③弘范:張弘范,時任蒙古漢軍元帥。④厓山:地名。⑤張世杰:抗元名將。⑥鄉:同“向”,向著。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里素天祥志節 奇:以……為奇
            B.吾深于此 恨:怨恨
            C.天下忠臣義士 庶:表示期望
            D.事二姓 安:怎么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
            ②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謂之“仁”哉?
            (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天祥去拜見原宰相江萬里時,江萬里跟他談及國家大事,對文天祥寄予厚望。
            B.朝廷下達詔書號令天下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不顧好友阻止,毅然組織軍隊救援。
            C君上知道文天祥不會輕易投降,所以不顧言官的反對,毫不猶豫地殺了他。
            D.文天祥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氣。

            組卷:1引用:1難度:0.4
          • 16.閱讀古詩,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
             
             
            。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
            (2)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組卷:20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