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2章 我們周圍的空氣》2019年單元測試卷3

          發布:2025/1/1 3:30:2

          一、選擇題:

          • 1.空氣是人類寶貴的資源。下列有關空氣中各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19引用:4難度:0.8
          • 2.201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活動在中國杭州舉行?;顒拥闹黝}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h2>

            組卷:171引用:9難度:0.9
          • 3.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燃燒匙內的白磷用電加熱裝置點燃,瓶內氣壓用氣體壓強傳感器測定,其變化如圖乙所示。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組卷:617引用:17難度:0.6
          • 4.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237引用:8難度:0.6
          • 5.小軒在做硫燃燒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鋪有細沙的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將燃燒匙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硫燃燒;③將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與結論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251引用:8難度:0.8
          • 6.下列是化學實驗小組的四位同學在實驗室做有關氧氣的性質的實驗操作,有錯誤的是( ?。?/h2>

            組卷:613引用:11難度:0.6
          • 7.如圖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改進裝置。下列說法有錯誤的是(  )

            組卷:526引用:5難度:0.5

          二、填空題:

          • 22.小君和小英同學發現:帶火星的竹簽在空氣中不會復燃,若用裝有60%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氣,得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竹簽復燃。為了找到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他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設計實驗】小君設計了如圖的裝置,該裝置的圓底燒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
             
            。
            【實驗研究】第一組實驗:取3只集氣瓶,編號為①②③,分別裝入15%、30%和45%的水,蓋上蓋玻片倒置在水槽中。當氣泡
             
            放出后,導管口伸入集氣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將相同的3支帶火星竹簽分別插入①-③號瓶中,記錄實驗現象。
                 獲得第一組實驗現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兩組實驗數據和現象見表:
            實驗分組  第一組  第二組
             實驗序號  ① ?、?/td> ?、?/td>  ④ ?、?/td>  ⑥
             集氣瓶裝水的體積分數/%  15  30  45  34  38  42
             帶火星竹簽狀況  亮  很亮 復燃  很亮  復燃  復燃
            得出上述兩組實驗現象后,小英認為還不能確定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需繼續進行實驗,則實驗序號⑦的集氣瓶裝水的體積分數應該是
             
            %.這時候的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
            【實驗結論】經多次實驗得出: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為48.7%。
            【繼續探究】小君認為采用該方法收集的氧氣中含有一定量的
             
            ,請你提出實驗改進的措施
             
            。

            組卷:239引用:6難度:0.5
          • 23.某些興趣小組對“四氧化三鐵能否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進行了探究
            (1)進行實驗
            實驗編號 操作 現象 分析
            取5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有極少量氣泡產生,木條不復燃 過氧化氫能分解,但
             
             
             
            四氧化三鐵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
            實驗結論:四氧化三鐵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
            (2)小明同學認為僅由上述實驗還不能得出上述結論,還需要補充實驗驗證四氧化三鐵的
             
             和
             
             在反應前后是否改變。
            (3)小明在實驗時發現試管內有許多水霧,由此推斷過氧化氫分解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4)實驗過程中發現將過氧化氫溶液加入盛有四氧化三鐵的試管后,反應速率是逐漸加快,然后又逐漸變慢(如圖2)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來分析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變化的原因。
            A反應速率先變快的原因:
             

            B反應速率后變慢的原因:
             

            組卷:171引用:5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