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上)期中化學練習試卷

          發布:2024/10/11 10:0:1

          第一部分一、本部分共14題,每題3分,共42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均熱板廣泛應用于電子器件內部,主要起到散熱作用。下列對某均熱板部分材料或部件的主要成分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選項 A B C D
            材料或部件 傳熱材料 上下蓋板
            主要成分 CH3CFCl2 40%甲醇溶液 銅粉 金剛石粉
            分類 混合物 金屬單質 非金屬單質

            組卷:22引用:2難度:0.8
          • 2.FeTiO3是鈦鐵礦的主要成分,在工業上可以用于制備金屬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102引用:3難度:0.8
          • 3.下列事實可用范德華力大小解釋的是(  )

            組卷:146引用:5難度:0.8
          • 4.下列物質的性質與其用途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選項 性質 用途
            A SO2具有氧化性 可用作漂白劑
            B NH4Cl溶液呈酸性 可用作氮肥
            C NaClO溶液呈堿性 可用作消毒劑
            D 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 可用作潛水艇中的供氧劑

            組卷:15引用:2難度:0.8
          • 5.雙氯芬酸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抗炎、鎮痛及解熱作用,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雙氯芬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30引用:2難度:0.7
          • 6.用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21引用:3難度:0.5

          二、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題,共58分。

          • 18.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種普魯士藍(PB)改性的生物炭(BC)復合材料(BC-PB),并將其應用于氨氮廢水(含NH3
            NH
            +
            4
            )的處理。
            資料:
            ①普魯士藍(PB)是亞鐵氰化鐵的俗稱,化學式為Fe4[Fe(CN)6]3,難溶于水。
            ②BC-PB中,PB負載在BC表面,沒有產生新化學鍵,各自化學性質保持不變。
            Ⅰ.復合材料BC-PB的合成

            (1)下列關于ⅰ中HCN參與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提供H+,與Fe反應
            b.提供H+,與OH-反應
            c.提供CN-,與Fe2+配位
            d.提供CN-,與K+反應
            (2)ⅱ中分離得到K4[Fe(CN)6]?3H2O的操作包括加熱濃縮、
             

            (3)ⅲ中生成普魯士藍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添加造孔劑可以增加BC的孔道數目和容量。造孔劑的造孔原理之一是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產生氣體。700℃時,KHCO3造孔原理的化學方程式為
             

            Ⅱ.氨氮廢水處理
            用NH4Cl溶液模擬氨氮廢水。實驗發現pH=2時,在BC-PB體系中加入H2O2,可將氨氮轉化為無毒氣體N2,提高氮氮的去除率。其原理為:
            ⅰ.Fe4[Fe(CN)6]3+3H2O2+3H+=3Fe[Fe(CN)6]+Fe3++3?OH+3H2O
            ⅱ.?OH將氨氮氧化為N2
            (5)ⅱ的離子方程式為
             

            (6)用BC-PB和H2O混合處理1000L某氨氦含量(以NH4Cl質量計算)為120mg?L-1的廢水。實驗結束后,收集到22.4L N2(已折算成標準狀況)。
            ①實驗中消耗的H2O2的質量至少為
             
            g。
            ②處理后的廢水中氨氮含量為
             
            mg?L-1(廢水體積變化忽略不計),達到了污水排放標準要求(≤15mg?L-1)。

            組卷:17引用:2難度:0.5
          • 19.某興趣小組為研究鐵釘與CuSO4溶液的反應及反應過程中pH的變化,用已去除氧化膜的鐵釘、0.25mol?L-1 CuSO4溶液(pH為4.6)等試劑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Ⅰ】

            實驗Ⅱ

            (1)實驗Ⅰ中,能證明“Fe與CuSO4發生了置換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2)小組同學推測可能有Fe(OH)3膠體生成,依據的實驗是
             
            (填實驗序號)。
            (3)實驗Ⅱ-2中,使溶液變紅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實驗Ⅱ-3可證明紅色固體的主要成分是Cu,其實驗操作及現象是
             

            為進一步探究實驗Ⅰ產生氣體逐漸變快和pH變化的原因,小組同學補做如下實驗。
            序號 實驗 現象
            用稀硫酸將0.25mol?L-1 Na2SO4溶液調至pH=3.8,向其中加入鐵釘 鐵釘表面有少量氣泡緩慢產生
            將0.25mol?L-1新制FeSO4溶液暴露在空氣中,用pH傳感器監測 初始pH為4.5,后持續緩慢下降,逐漸出現棕黃色渾濁;3小時后攪拌,pH基本保持不變
            (5)對比實驗Ⅰ和Ⅲ,可以推測Ⅰ中產生氣體逐漸變快的原因是
             

            (6)實驗Ⅳ的目的是
             
            (填字母)。
            a.探究實驗Ⅰ中2小時內pH下降是否與Fe2+水解有關
            b.探究實驗Ⅰ中2小時內pH下降是否與生成Fe(OH)3有關
            c.探究攪拌是否會使O2與溶液中的物質充分接觸、反應而導致pH上升
            (7)由實驗Ⅰ、Ⅱ、Ⅳ可推測:實驗Ⅰ中,攪拌后pH快速上升,主要是因為
             

            組卷:25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