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二次學業水平合格性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8 7:0:2
一、選擇題
-
1.細胞學說揭示了( )
A.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 B.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C.細胞為什么能產生新細胞 D.認識細胞經歷了曲折過程 組卷:712引用:64難度:0.9 -
2.痢疾內變形蟲是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一種變形蟲,能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腸壁組織,引發阿米巴痢疾。該蛋白酶在細胞中的合成場所是( )
A.溶酶體 B.中心體 C.核糖體 D.高爾基體 組卷:83引用:19難度:0.7 -
3.如圖是三個相鄰的植物細胞,以及它們之間水分流動方向的示意圖。圖中三個植物細胞的細胞液,在濃度上的關系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且乙<丙 D.甲<乙,且乙>丙 組卷:71引用:16難度:0.7 -
4.下列對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 B.酶在催化反應前后本身的性質會發生改變 C.高溫能使酶的空間結構發生破壞而失去活性 D.酶與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相同 組卷:47引用:4難度:0.7 -
5.細胞內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的過程( )
A.在線粒體內進行 B.必須在有O2條件下進行 C.不產生CO2 D.反應速度不受溫度影響 組卷:55引用:34難度:0.7 -
6.結合細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采用快速短跑進行有氧運動 B.定期地給花盆中的土壤松土 C.真空包裝食品以延長保質期 D.包扎傷口選用透氣的創可貼 組卷:79引用:17難度:0.8 -
7.在植物工廠中,LED燈等人工光源可以為植物的生長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從光合色素吸收光譜的角度分析,適宜的光源組合為( )
A.紅光和綠光 B.紅光和藍光 C.黃光和藍光 D.黃光和綠光 組卷:72引用:21難度:0.7 -
8.在封閉的溫室內栽種農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產量的措施是( )
A.降低室內CO2濃度 B.保持合理的晝夜溫差 C.增加光照強度 D.適當延長光照時間 組卷:224引用:30難度:0.9 -
9.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抑制DNA的合成,細胞將停留在分裂期 B.細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細胞分裂間期為細胞分裂期提供物質基礎 D.成熟的生殖細胞產生后立即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 組卷:823引用:53難度:0.9 -
10.正常情況下,下列關于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所有的體細胞都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 B.細胞分化使基因的堿基序列產生差異 C.細胞分化僅發生于早期胚胎形成過程 D.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自然的生理過程 組卷:86引用:17難度:0.7 -
11.如圖為某動物細胞分裂示意圖。該細胞處于( )
A.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B.有絲分裂后期 C.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D.有絲分裂中期 組卷:70引用:5難度:0.8 -
12.某生物的體細胞含有42條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細胞內含有的染色單體、染色體和DNA分子數依次是( )
A.42、84、84 B.84、42、84 C.84、42、42 D.42、42、84 組卷:383引用:50難度:0.7 -
13.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當其遺傳物質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堿基 B.核糖、核苷酸、葡萄糖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核糖、含氮堿基、磷酸 組卷:204引用:36難度:0.9 -
14.下列物質從復雜到簡單的結構層次關系正確的是( )
A.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 B.染色體→DNA→脫氧核苷酸→基因 C.基因→染色體→脫氧核苷酸→DNA D.染色體→脫氧核苷酸→DNA→基因 組卷:98引用:7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42.研究人員用野生一粒小麥與山羊草雜交獲得野生二粒小麥,過程如圖所示.
請回答問題:
(1)野生一粒小麥與山羊草
(2)培育野生二粒小麥的過程中,秋水仙素抑制了細胞分裂過程中
(3)培育出的野生二粒小麥是組卷:91引用:4難度:0.5 -
43.閱讀科普短文,請回答問題。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按蚊的叮咬在人群中傳播。瘧原蟲進入人體后,在紅細胞中增殖,導致紅細胞被破壞。患者表現為貧血、脾腫大、消化系統炎癥、支氣管炎及其他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瘧疾發病率較高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引起鐮狀細胞貧血的突變基因頻率也較高。該突變基因引起血紅蛋白β鏈的氨基酸序列改變,當血液中氧濃度低于正常值時,紅細胞由兩面凹的圓盤狀變為彎曲的鐮刀狀,容易破裂引起貧血,嚴重時會導致死亡。當突變基因純合時會導致鐮狀細胞貧血,而雜合子則沒有嚴重的臨床癥狀。
為什么瘧疾流行區,引起鐮狀細胞貧血的突變基因頻率較高?1949年英國醫生安東尼?艾利森推測雜合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瘧疾,并調查了某熱帶地區290位兒童的瘧疾發病率,結果如表。患瘧疾人數及比例 未患瘧疾人數及比例 總計 攜帶突變基因的雜合子 12(27.9%) 31(72.1%) 43 無突變基因的純合子 113(45.7%) 134(54.3%) 247
上述事實或許可以解釋:盡管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頻率會因貧血患者的死亡而逐漸下降,但在瘧疾高發區仍有較高的頻率。
(1)基因突變是DNA分子中發生堿基的
(2)概括上文中“某熱帶地區兒童瘧疾發病率”的調查結果:
(3)瘧疾流行區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頻率高,請從進化的角度闡明原因:
(4)以上實例說明,基因突變是有害還是有利,與組卷:30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