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0-2011學年四川省宜賓市高縣中學九年級(下)入學化學試卷

          發布:2024/12/3 3:0:1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每題只一個答案,42分)

          • 1.下列與化學無關的是( ?。?/h2>

            組卷:15引用:1難度:0.9
          • 2.金屬鈉用小刀切下一小塊①,將其投入水中,可見其浮于水面②,與水發生劇烈反應③,生成氣體④,并立刻熔化成一個閃亮的小球直到完全消失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6引用:1難度:0.9
          • 3.下圖所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12引用:4難度:0.9
          • 4.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h2>

            組卷:86難度:0.9
          • 5.某礦泉水標簽上印有的主要礦物質成分及含量如下(單位:mg∕L):Ca-20,K-3,Zn-0.06,F-0.02等,這里Ca、K、Zn、F是指( ?。?/h2>

            組卷:50難度:0.9
          • 6.英國科技人員研制出自動滅火陶瓷磚,磚里壓入了一定量的氦氣和二氧化碳。這種磚砌成的房屋發生火災時,在高溫烘燒下,磚會裂開并噴出氦氣和二氧化碳,從而抑制和撲滅火焰。自動滅火陶瓷磚的滅火原理是(  )

            組卷:449難度:0.9
          • 7.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23引用:14難度:0.9
          • 8.有關鋁、鐵、銅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34引用:44難度:0.9
          • 9.如圖,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二氧化錳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氣。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

            組卷:1488難度:0.9
          • 10.下列物質鑒別的實驗方法錯誤的是(  )
            鑒別物質 實驗方法
            A.過氧化氫和蒸餾水 分別加入MnO2,看是否有氣泡
            B.鎂和鋅 分別加入稀鹽酸,看是否有氣泡
            C、二氧化碳、氧氣和空氣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中,觀察現象
            D.活性炭和氧化銅 分別投入盛有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組卷:112引用:50難度:0.7
          • 11.為解決日益加劇的溫室效應等問題,科學家正在研究建立如圖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環體系:

            上述關系圖能反映的化學觀點或化學思想有( ?。?br />①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是守恒的;②燃燒時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和光能;③光能或電能可以轉化為化學能;④無機物和有機物可以相互轉化;⑤二氧化碳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組卷:88引用:10難度:0.7

          五、計算(10分)

          • 32.在食鹽中加入適量的碘酸鉀(化學式:KIO3),可以有效地預防碘缺乏?。囉嬎悖?br />(1)碘酸鉀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2)我國規定,食鹽中碘的含量為每千克食鹽含碘0.035克,相當于每千克食鹽中含碘酸鉀
             
            克.(寫出簡單的計算過程)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33.某化學實驗小組要檢測黃銅(銅、鋅合金)中金屬銅的純度,同學們取20g黃銅樣品,向其中分三次共加入15g鹽酸溶液,充分反應后測得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次數123
            鹽酸質量5g5g5g
            氫氣質量0.04gm0.02g
            請計算:(1)第二次實驗產生氫氣的質量m
             
             g.
            (2)黃銅(銅、鋅合金)中金屬銅的純度.

            組卷:69引用:20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