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東城實驗學校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4/9/25 4:0:1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 1.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隱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②白玉為床,金作馬
            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④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⑤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組卷:938引用:111難度:0.9
          • 2.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氧化物、混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

            組卷:14引用:6難度:0.8
          • 3.X、Y、Z、W四種元素的質子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89引用:4難度:0.8
          • 4.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植物呼吸、食物腐爛、鐵生銹都包含有物質的緩慢氧化;
            ②多種物質參加的反應都是化合反應;
            ③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燃燒匙中紅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④工業上利用分離液態空氣法制得的氧氣仍然是混合物;
            ⑤加熱氯酸鉀和高錳酸鉀混合物,試管中剩余固體最多有5種。

            組卷:95引用:5難度:0.5
          • 5.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29引用:3難度:0.5

          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每空1分,共15分)

          • 16.相信你已經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知識,請結合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b
             

            (2)乙同學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為原料制取較純凈的氧氣,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收集裝置是
             
            ,該同學發現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并有刺激性氣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反應中氧氣的物理性質發生了變化
            b.此時得到的氣體一定是混合物
            c.只加熱氯酸鉀,若生成的氣體無氣味,說明刺激性氣味一定與二氧化錳有關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氣與殘留在發生裝置中的空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了新物質
            (3)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時,若用品中提供棉花,選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將收集到的氣體進行鐵絲燃燒實驗,則制取氧氣的裝置組合最好選擇
             
            (填字母)。
            (4)若選用E裝置收集氧氣,驗滿的操作為
             

            (5)氯氣(Cl2)是一種刺激性氣味氣體。實驗室通常用塊狀固體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氯氣,則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若收集氯氣時,氣體只能選取裝置E的導氣管a進入集氣瓶,說明氯氣所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寫兩條)。
            (6)硫化氫(H2S)是一種有毒氣體,易揮發,H2S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如下反應:硫化氫+氫氧化鈉→硫化鈉+水。收集氣體后,對H2S尾氣要特別進行處理以防止污染環境。現有如圖所示裝F、G、H,處理H2S的效果最好的裝置是
             
            (填序號)。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17.碳14是含有6個質子和8個中子的碳原子,通過宇宙射線撞擊空氣中的氮原子所產生。宇宙射線由宇宙天體發出的高能粒子組成,它們在撞擊地球大氣層時,跟空氣中氮原子發生碰撞,氮原子就會“捕捉”一個中子,“釋放”一個質子,變成了碳14原子。碳14具有放射性,經過約5730年,碳14會減少一半。再經過約5730年,又會減少一半,這個時間就是碳14的半衰期。
            科學家利用碳14來測定古代遺存物的“年齡”。大氣中的碳14能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后被動物納入。只要植物或動物生存著,伴隨新陳代謝,碳14就會在機體內保持一定的平衡。而當有機體死亡后,其組織內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開始衰變并逐漸消失。對于任何含碳物質,只要測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結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斷出年代。請根據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1)氮原子核內有
             
            個中子。
            (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12原子與碳14原子相比,結構上的不同是
             

            (3)寫出碳與氧氣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4)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徑是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碳14屬于碳元素
            B.碳14比普通碳原子質量大
            C.只要測出碳14的半衰期就可推斷古代遺存物的“年齡”

            組卷:69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