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江蘇省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中考化學質檢試卷(3月份)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10小題每題1分,11~20小題每題2分,共30分)

          • 1.中華文學源遠流長。下列詞語蘊含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1165引用:49難度:0.3
          • 2.下列物質后不屬于有機物的是(  )

            組卷:33引用:4難度:0.9
          • 3.下列物質分別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組卷:240引用:5難度:0.7
          • 4.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

            組卷:13引用:2難度:0.8
          • 5.我們應學會用化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6.“安全重于泰山”。你建議在實驗室酒精存放處張貼的警示標識是(  )

            組卷:20引用:2難度:0.7
          • 7.下列實驗現象的記錄正確的是(  )

            組卷:37引用:4難度:0.5
          • 8.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1難度:0.8
          • 9.下列有關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

            組卷:21引用:1難度:0.7

          二、解答題(共8小題,滿分50分)

          • 27.為研究“影響金屬與鹽酸反應劇烈程度的因素”,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金屬與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作出假設】Ⅰ.可能與金屬本身的性質有關
            Ⅱ.可能與鹽酸的濃度有關
            Ⅲ.可能與
             
            有關。
            【實驗探究】實驗所用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
            (1)實驗一:為探究猜想Ⅰ,小紅同學分別在兩支試管中放入相同質量、相同表面積的鋅和鐵,然后分別加入同體積、同濃度的稀鹽酸,觀察到放鋅的試管中立即產生大量氣泡,放鐵的試管中只產生少量氣泡,由此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順序是
             

            (2)實驗二:為探究猜想Ⅱ,小軍同學利用圖1裝置進行對照實驗,使等質量且過量的鋅片分別與等體積、濃度分別為5%和15%的稀鹽酸反應。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3)實驗三:小軍同學用壓強傳感器替換注射器進行數字化實驗,測得兩次實驗中壓強隨時間的變化關系曲線如圖2所示。請你根據該圖中信息得出兩條合理結論:
             

            【拓展延伸】已知一種金屬加入比它活動性弱的兩種金屬化合物的混合液中,先置換出活動性最弱的金屬。小敏同學向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鋅粉,溶液質量與加入鋅的質量關系如圖3所示。在A點時,溶液里含的金屬化合物有
             
            種;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組卷:72引用:3難度:0.5
          • 28.海洋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人們利用海水“曬鹽”和“制堿”,體現了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
            (一)海水曬鹽
            (1)操作②名稱是
             

            (2)粗鹽中含有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雜質,通過步驟Ⅰ進行除雜。步驟I中加入下列三種溶液的先后順序為
             
            (填字母序號)。
            a.稍過量的Na2CO3溶液
            b.稍過量的BaCl2溶液
            c.稍過量的NaOH溶液
            (3)在濾液B中加入適量稀鹽酸的目的是
             

            (二)海水制堿”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侯德榜于1926年創立的侯氏制堿法,以海水中得到的食鹽和二氧化碳為原料,以氨氣為媒介,其反應原理如下: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模擬聯合制堿法進行了如下實驗:
            【資料閱讀】
            ①通常情況下,濃氨水具有較強的揮發性,易揮發出氨氣。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

            ②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實驗步驟】
            ①關閉K1,先打開K2通入NH3,調節氣流速率,待其穩定后,再打開K1通入CO2
            ②待三頸燒瓶內出現較多固體時,關閉K2停止通入NH3;一段時間后,關閉K1停止通入CO2
            ③將三頸燒瓶內反應后的混合物過濾,將濾出的固體洗滌、低溫干燥,得到碳酸氫鈉固體。④將所得固體加熱,使其完全分解即可制得純堿。
            請回答下列問題:
            (4)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C裝置中長頸漏斗除了可以隨時添加飽和食鹽水外,還有
             
            的作用。D裝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6)步驟Ⅲ中先向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有同學提出應該在長頸漏斗內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團,這樣做是為了
             

            【拓展提升】
            (7)“侯氏制堿法”制得的NH4Cl中常會混有少量的NaCl,根據圖分析,提純NH4Cl可采取的方法為
             

            (8)某純堿樣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鈉,為了測定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明同學準確稱取10g樣品,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將生成的沉淀過濾、洗滌、干燥后稱得質量為7.5g,請計算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組卷:107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