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三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
-
1.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遷入率 D.種群密度 組卷:26引用:2難度:0.8 -
2.如圖所示為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增長,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型增長。下列關于種群在某環境中數量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種群數量增長速率為最大 B.若該種群在c點時數量為100,則該種群的K值為400 C.種群增長過程中出現環境阻力是在c點之后 D.圖中陰影部分可表示克服環境阻力時淘汰的個體數量 組卷:11引用:3難度:0.7 -
3.下列有關種群數量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樣方法只適合于用來調查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 B.當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該種群的密度一定增大 C.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需注意標記物要不易脫落 D.樣方法調查時,需要統計樣方內的個體總數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4.如圖為某草原羚羊種群的年齡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用標記重捕法來調查草原羚羊的種群密度 B.該草原上草原羚羊種群的年齡結構是衰退型 C.一段時間內草原羚羊的種群密度可能逐漸變小 D.該草原上草原羚羊種群的增長速率保持不變 組卷:11引用:1難度:0.8 -
5.下列四種群落類型中,群落結構最簡單的是( )
A.熱帶雨林 B.草原 C.荒漠 D.農田 組卷:30引用:1難度:0.8 -
6.某溫帶草原在夏季是無垠綠土、胡馬長鈾的情景,在其他季節該草原又會呈現另一番外貌。上述現象屬于群落的( )
A.季節性 B.生態位 C.水平結構 D.晝夜變化 組卷:17引用:9難度:0.7 -
7.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A.群落的物種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間的關系 C.群落中生物個體的數目 D.群落中物種的數目 組卷:12引用:10難度:0.7 -
8.影響種群數量的外源性因素和內源性因素中,有些因素的作用會隨種群密度而變化,稱為密度制約因素。以下實例中不屬于密度制約因素影響種群數量的是( )
A.東亞飛蝗在干旱年份容易大爆發,雨水多時蟲卵被淹而發霉導致大量死亡 B.禽流感病毒的大量增殖和快速蔓延,會導致多種候鳥大量死亡 C.山區與農田交界區稚雞的數量受食物因素影響 D.種內競爭過大時,嚙齒類動物會因為內分泌失調導致生殖力下降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9.《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數罟:細密的漁網)。已知某池塘中某種魚的環境容納量為K。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古人的思想實現了魚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B.“數罟不入洿池”的意義是為了保證該種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C.環境容納量K是指該種群在某一環境中的最大種群數量 D.魚塘中不同的魚占據不同的水層,可能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10.引起森林群落中動物和植物垂直分層現象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A.光照;食物 B.棲息空間、食物;光照 C.光照;溫度 D.溫度;食物 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11.下列關于群落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足球場中低矮的草坪不存在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B.稻田中的水稻雖有高有矮,但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C.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常呈鑲嵌分布 D.群落的組成和外貌的變化可能與時間節律有關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12.如圖表示甲、乙兩種生物的種間關系,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種群和乙種群可以構成一條食物鏈 B.甲與乙的種間關系為捕食 C.甲與乙在長期生活過程中實現協同進化 D.一般來說,乙種群的個體數比甲少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13.如圖是“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的兩種裝置,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裝置的花盆壁和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氣流通 B.研究小動物的生活習性,A裝置中的酒精可替換為清水 C.A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避熱、趨暗和趨濕等習性采集 D.B裝置通常用于對體形較小的土壤動物進行采集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14.長白山北坡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岳樺林和高山凍原。針闊葉混交林中的喬木層有紅松、紅皮云杉、白樺等多種植物,在林冠層生活著小杜鵑、大杜鵑、黑枕黃鸝等鳥類。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不同的森林類型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B.針闊葉混交林中的紅松和紅皮云杉間存在競爭關系 C.針闊葉混交林植物分層更復雜,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D.森林群落垂直結構復雜,鳥類垂直分層現象明顯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15.下列關于荒漠生物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荒漠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物種少,群落結構簡單 B.沙漠動物往往是恒溫動物,以適應沙漠溫度較大幅度的變化 C.荒漠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質莖,葉呈針狀,氣孔夜間開放 D.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征,它們以獨特的生活方式適應缺少水分的環境 組卷:94引用:6難度:0.8 -
16.內生真菌生長在植物葉和莖的細胞間,感染植物并無癥狀,從植物中獲得營養和保護,同時幫助植物提高抵御食草動物能力。研究多花黑麥草感染內生真菌后對兩種蚜蟲種群密度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通過樣方法調查兩種蚜蟲的種群密度 B.內生真菌對蚜蟲密度的抑制具有選擇性 C.內生真菌和多花黑麥草的種間關系是寄生 D.實驗中甲種蚜蟲和乙種蚜蟲是競爭關系 組卷:38引用:8難度:0.8 -
17.下列有關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時間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明顯 C.沙丘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初生演替很容易發展到喬木階段,次生演替很難發展到喬木階段 組卷:11引用:2難度:0.7 -
18.大藍蝶幼蟲分泌的蜜汁是紅蟻最喜歡的食物,紅蟻發現大藍蝶幼蟲后會將其帶回蟻巢,和同類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蜜汁被吃完后,大藍蝶幼蟲會散發出紅蟻的氣味和聲音,讓紅蟻誤認為它是自己的同類,大藍蝶幼蟲就可以在蟻巢內走動并且吃紅蟻卵和幼蟲,同時躲避天敵。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紅蟻有助于大藍蝶幼蟲避開與其他蝴蝶幼蟲的競爭 B.大藍蝶幼蟲和紅蟻間的關系是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 C.大藍蝶在沒有紅蟻的地方可能無法繁衍后代 D.大藍蝶幼蟲與紅蟻種間關系是互利共生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19.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都是生產者 B.動物都是消費者 C.細菌都屬于分解者 D.光、熱、水屬于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組卷:0引用: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58.濕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的“腎”,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顯得尤為重要。回答下列問題:
(1)生物多樣性是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
(2)在遼河三角洲濕地中生長著一種能呈現紅色的植物赤堿蓬,形成了“紅海灘”景觀,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觀賞,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3)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水庫中所能維持的某種魚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組卷:7引用:3難度:0.6 -
59.如圖是果酒、果醋生產和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過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果酒制作過程用到微生物來源于水果表面的酵母菌,它的新陳代謝類型是
(2)過程④發揮作用的菌種是
(3)為篩選尿素分解菌,將微生物稀釋液接種至以組卷:0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