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部分學校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40分)

          • 1.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總體相等),體現了中國對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下列措施對實現“碳中和”不具有直接貢獻的是(  )

            組卷:108引用:3難度:0.7
          • 2.下列過程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18引用:3難度:0.8
          • 3.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化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

            組卷:41引用:3難度:0.9
          • 4.下列物質中,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是(  )

            組卷:92引用:22難度:0.6
          • 5.近日,GIST的研究人員采用草酸鈷(CoC2O4)作為鋰硫電池的電化學催化劑,提高電池的壽命、性能和儲能能力。草酸鈷中鈷元素顯+2價,則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

            組卷:326引用:15難度:0.5
          • 6.粗略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含量,需經過稱量、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下列圖示對應的操作不規范的是(  )

            組卷:20引用:5難度:0.7
          • 7.下列對歷史上幾項重要化學研究成果的介紹錯誤的是(  )

            組卷:52引用:6難度:0.9
          • 8.宏觀與微觀相互聯系是化學重要的思維方式。下列對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組卷:35引用:3難度:0.7

          二、第II卷(非選擇題共60分)

          • 25.有一種淡黃色粉末可制備消毒殺菌劑。
            【探究一】興趣小組對其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淡黃色固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
            (1)硫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難溶于水,燃燒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2)過氧化鈉(Na2O2)是一種淡黃色固體,能與水反應放出氣體。
            (3)【設計實驗】方案一:取少量該固體粉末于試管中,加5mL水,振蕩并觀察現象。
            方案二:在燃燒匙里放少量該固體,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現象。經討論,興趣小組決定采用方案一,其理由是
             
            (填序號)
            A.操作簡單
            B.防止實驗污染
            C.節約能源
            【實驗驗證】用如圖裝置實驗,將淡黃色粉末加入試管中。
            ①若淡黃色粉末為硫粉,則
             
            (選填“有”或“無”)現象。
            ②若淡黃色粉末為過氧化鈉,可觀察到試管中的現象是
             
            ,燒杯中的導管口也出現氣泡,說明
             

            【實驗結論】實驗確定該淡黃色粉末是過氧化鈉。
            【探究二】某實驗小組對“載人宇宙飛船或潛水艇中一股都要安裝盛放過氧化鈉(Na2O2)顆粒的裝置“感到非常好奇,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過氧化鈉是否為一種制氧劑?與人呼出的哪種氣體發生反應?
            【查閱資料】(1)人呼出的氣體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氣等。
            (2)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反應類比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
            【提出猜想】過氧化鈉與人呼出的N2、水蒸氣、CO2都可以反應并生成氧氣。
            【進行實驗】實驗I:驗證過氧化鈉與氮氣反應并生成氧氣。(如圖1所示裝置)

            實驗現象及結論:觀察到
             
            的現象,結論是過氧化鈉與氮氣沒有發生反應。
            實驗Ⅱ:驗證過氧化鈉與水蒸氣反應并生成氧氣。(如圖2所示裝置)
            (1)A裝置的試管中發生的變化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實驗現象及結論: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結論是過氧化鈉與水蒸氣發生反應并生成氧氣。
            實驗Ⅲ:驗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并生成氧氣。(如圖3所示裝置)
            (1)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
             
            ,涉及的符號表達式為
             

            (2)已知過氧化鈉(Na2O2)與二氧化碳反應除了生成氧氣以外,還生成碳酸鈉(Na2CO3)。請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組卷:37引用:3難度:0.5
          • 26.“高氧空氣”是指氧氣含量高于普通空氣的氣體,可用于航天、醫療、煉鋼等。在“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治療上有一個重要環節為“高流氧呼吸”,其本質也和“富氧空氣”差不多,化學興趣小組欲混制“富氧空氣”并開展相關探究,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一:制取氧氣
            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取2g氯酸鉀固體10份,分別加入不同質量的二氧化錳,加熱反應,測得生成200mL氧氣所用的時間,實驗數據記錄如表:
            實驗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質量比 1:20 1:10 1:6 1:5 1:4 1:3 1:2 2:3 1:1 3:2
            生成200mL氧氣時間/秒 235 186 162 147 133 117 143 160 211 244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符號表達式為
             

            (2)分析上述數據,利用此法制取氧氣,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最佳質量比為
             

            (3)當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質量比高于最佳比時,反應速率變低的原因是
             
            (選填字母)。
            a.二氧化錳不起催化作用
            b.催化劑與氯酸鉀接觸面積減小
            c.反應物含量過低,溫度不易達到反應溫度
            實驗二:混制“富氧空氣”用純氮氣及上述實驗制取的氧氣
            混制一瓶(一定體積)氧氣體積分數為40%的“富氧空氣”,可使用由圖1裝置,先在裝置中裝滿水,再從導管
             
            (選填“a”或“b”)通入氮氣,排出
             
            mL水,后再通入氧氣排出80mL水。
            實驗三:測定“富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用圖2裝置測定“富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集氣瓶中“富氧空氣”體積為100mL,底部殘留少量水,燃燒匙內有足量紅磷)。操作如下:
            Ⅰ.往量筒內加入適量水,讀出量內水的體積為V1mL;
            Ⅱ.用電點火裝置點燃紅磷,充分反應;
            Ⅲ.打開止水夾,待右側量筒內液面不再變化時,排出氣球中的氣體(將氣球中的氣體擠回到集氣瓶中)調節兩邊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讀出量筒內水的體積為V2mL。
            回答問題:
            (1)實驗前,應進行的操作是
             

            (2)寫出操作中紅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
             

            (3)本次實驗測得“富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
             
            (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
            (4)若讀取V1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取V2時仰視,則測得實驗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

            組卷:36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