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北京市101中學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2分。

          • 1.1861年德國人基爾霍夫(G.R.Kirchhoff)和本生(R.W.Bunsen)研究鋰云母的某譜時,發現在深紅區有一新線,從而發現了銣元素,他們研究的某譜是( ?。?/h2>

            組卷:76難度:0.9
          • 2.某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58引用:5難度:0.9
          • 3.磷酸鐵鋰(LiFePO4)電極材料主要用于各種鋰離子電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32難度:0.7
          • 4.元素M的各級電離能數據如下:則元素M常見價態是( ?。?br />
            I1 I2 I3 I4 I5 I6
            I/kJ?mol-1 578 1817 2745 11578 14831 18378

            組卷:178引用:10難度:0.7
          • 5.σ 鍵可由兩個原子的 s 軌道、一個原子的 s 軌道和另一個原子的 p 軌道以及一個原子的 p 軌道和另一個原子的 p 軌道以“頭碰頭”方式重疊而成。則下列分子中的 σ 鍵是由一個原子的 s 軌道和另一個原子的 p 軌道以“頭碰頭”方式重疊構建而成的是( ?。?/h2>

            組卷:36引用:3難度:0.9
          • 6.下列 Li 原子的電子軌道表示式的對應狀態,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208/310/5449ac82.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20引用:1難度:0.9

          二、非選擇題(共58分)

          • 18.抗癌藥托瑞米芬的前體K的合成路線如圖。

            已知: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010/112/2c111f69.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ⅱ.有機物結構可用鍵線式表示,如(CH32NCH2CH3的鍵線式
            (1)有機物A能與Na2CO3溶液反應產生CO2,其鈉鹽可用于食品防腐。有機物B能與Na2CO3溶液反應,但不產生CO2;B加氫可得環己醇。A和B反應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是
             
            ,反應類型是
             
            。
            (2)D中含有的官能團:
             

            (3)E的結構簡式為
             
            。
            (4)F是一種天然香料,經堿性水解、酸化,得G和J.J經還原可轉化為G.J的結構簡式為
             
            。
            (5)M是J的同分異構體,符合下列條件的M的結構簡式是
             
            。
            ①包含2個六元環
            ②M可水解,與NaOH溶液共熱時,1molM最多消耗2molNaOH
            (6)推測E和G反應得到K的過程中,反應物LiAlH4和H2O的作用是
             
            。
            (7)由K合成托瑞米芬的過程:

            托瑞米芬具有反式結構,其結構簡式是
             

            組卷:995引用:11難度:0.7
          • 19.實驗小組探究KI與Cu(NO32的反應,進行實驗一:
            實驗一:
            注:本實驗忽略Cu2+在此條件下的水解。
            (1)取棕黃色清液,加入少量
             
            溶液(試劑a),清液變為
             
            色,說明生成了I2。
            (2)探究生成I2的原因。
            ①甲同學進行如下實驗:向2mL 1mol?L-1 KI溶液中加入1mL
             
            溶液(硝酸酸化,pH=1.5),再加入少量試劑a,觀察到與(1)相同的現象。甲同學由此得出結論:實驗一中生成I2的原因是酸性條件下,NO3-氧化了I-
            ②乙同學認為僅由甲的實驗還不能得出相應結論。他的理由是該實驗沒有排除
             
            氧化I-的可能性。
            ③若要確證實驗一中是NO3-氧化了I-,應在實驗一的基礎上進行檢驗
             
            的實驗。
            (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組成。
            ①查閱資料得知:CuI為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于是對棕黑色沉淀的組成提出兩種假設:
            a.CuI吸附I2;b.
             
            吸附I2。
            為證明上述假設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進行實驗二:
            實驗二:
            已知:CuI難溶于CCl4;I2+2S2O32-═2I-+S4O62-(無色);Cu++S2O32-═Cu(2S2O323-(無色)。
            由實驗二得出結論:棕黑色沉淀是CuI吸附I2形成的。
            ②現象iii為
             
            。
            ③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產生現象ii的原因:
             
            。

            組卷:39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