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江一中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4/12/8 15:3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濕衣晾干 B.葡萄釀酒 C.石頭雕刻 D.冰雪融化 組卷:9引用:4難度:0.9 -
2.下列圖標表示“節約用水”的是( )
A. B. C. D. 組卷:15引用:1難度:0.8 -
3.對物質進行分類是化學學習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
A.單質:氡氣、氮氣 B.氧化物:高錳酸鉀、五氧化二磷 C.純凈物:干冰、石灰石 D.混合物:自來水、氯酸鉀 組卷:14引用:1難度:0.8 -
4.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讀取液體體積B.
加熱液體C.
點燃酒精燈D.
滴加液體組卷:112引用:20難度:0.9 -
5.下列生活中的現象,用分子的知識加以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A.氣體易被壓縮,因為氣體分子間沒有間隔 B.在花園中可聞到花的香味,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 C.熱脹冷縮,因為分子的體積隨溫度變化而改變 D.水結成冰,因為分子停止運動 組卷:15引用:1難度:0.6 -
6.下列有關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硫粉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淡藍色火焰,聞到刺激性氣味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C.鎂帶在空氣中劇烈燃燒時,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7.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排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 )
A.門捷列夫 B.拉瓦錫 C.張青蓮 D.道爾頓 組卷:26引用:15難度:0.9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第16小題7分,第17小題8分,第18-21小題各10分,共55分)
-
20.我國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零排放”。以下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兩種途徑。
1.轉化:利用鎂礦資源將CO2轉化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碳酸鎂,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2.封存:①海洋封存:利用龐大的水體使海洋成為封存CO2的容器,但會引起海水酸化等。②地質封存:將CO2注入特定的地層,風險是CO2泄漏,局部CO?濃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等。
(1)人類活動排放CO2的主要途徑有
(2)“電解槽”中發生反應的物質是
(3)CO2被封存在含氫氧化鈣的地下水層后可慢慢轉化為固態碳酸鹽
(4)生活中你為“碳減排”做的貢獻是組卷:52引用:2難度:0.5 -
21.鈣是生物體骨骼的重要組成元素。魚骨中含有碳酸鈣,現設計圖甲實驗測定魚骨中的碳酸鈣含量,并將測得的數據繪制成圖乙。
【提示】魚骨中其它成分與鹽酸不反應,濃硫酸有吸水性。
(1)由圖乙可得本實驗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2)根據圖中的數據計算魚骨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
(3)若將裝置中的濃硫酸撤掉,則實驗后計算得到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會
(4)請畫出本實驗生成的CO2隨時間變化的圖。組卷:73引用:5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