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市東直門中學高三(上)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9/29 6:0:3
一、選擇題
-
1.科研人員在多種細胞中發現了一種RNA上連接糖分子的“糖RNA”,而之前已知的糖修飾的生物分子是糖蛋白和糖脂。糖RNA與糖蛋白兩類分子的共性是( )
A.都由C、H、O、N和S元素組成 B.都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合成 C.都攜帶并傳遞細胞中的遺傳信息 D.都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組卷:88引用:6難度:0.7 -
2.植物體內的有機酸主要通過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合成,而后進入細胞質基質,再通過液泡膜上的載體蛋白進入到液泡;當液泡中有機酸濃度達到一定水平,會被運出液泡進入降解途徑(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有機酸的產生部位是線粒體內膜 B.H+進入液泡的方式屬于主動運輸 C.轉運檸檬酸進出液泡的蛋白不同 D.液泡可以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 組卷:33引用:4難度:0.7 -
3.西洋參易受干旱脅迫而影響生長。檢測西洋參在重度干旱條件下光合作用的相關指標,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CO2的固定速率隨著干旱時間的延長而上升 B.干旱既影響光反應又影響暗反應 C.胞間CO2濃度僅受氣孔導度影響 D.降低氣孔導度不利于西洋參適應干旱環境 組卷:38引用:5難度:0.7 -
4.侏儒小鼠作父本,野生型小鼠作母本,F1都是侏儒小鼠;反交后F1都是野生型小鼠。正交實驗的F1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反交實驗的F1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F2均出現1:1的性狀分離比。以下能夠解釋上述實驗現象的是( )
A.控制侏儒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B.控制侏儒性狀的基因在線粒體DNA上 C.來源于母本的侏儒和野生型基因不表達 D.含侏儒基因的精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組卷:102引用:9難度:0.5 -
5.某家系中有一種單基因遺傳病,已知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鄰近的片段有一段特異性序列(分子標記1),正常基因該位置的特異性序列為分子標記2.對家系成員的PCR檢測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
A.該遺傳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致病基因與分子標記1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C.Ⅱ-1個體可能不攜帶該病的致病基因 D.致病基因與分子標記1所在染色體片段可能會發生交叉互換 組卷:58引用:4難度:0.7 -
6.雜種優勢是指雜種一代在生活力、繁殖力等性狀方面超過雙親的現象。以擬南芥的兩個野生型株系(Co和C24)及其D基因敲除突變型進行雜交實驗,檢測葉片長度及水楊酸含量,結果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擬南芥具有雜種優勢現象 B.D基因使雜種優勢現象更明顯 C.D基因可促進水楊酸含量提升 D.水楊酸含量過高抑制葉片生長 組卷:43引用:4難度:0.6 -
7.某三倍體百合的體細胞中有36條染色體。在其花粉形成過程中,不會出現( )
A.前期Ⅰ形成18個四分體 B.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 C.一部分配子育性正常 D.染色體在減數分裂前的間期進行復制 組卷:60引用:2難度:0.7
二、解答題
-
20.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4)題。
調控植物細胞活性氧產生機制的新發現
能量代謝本質上是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在植物細胞中,線粒體和葉綠體是能量代謝的重要場所。葉綠體內氧化還原穩態的維持對葉綠體行使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在細胞的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會有活性氧產生,活性氧可以調控細胞代謝,并與細胞凋亡有關。
我國科學家發現一個擬南芥突變體m(M基因突變為m基因),在受到長時間連續光照時,植株會出現因細胞凋亡而引起的葉片黃斑等表型。M基因編碼葉綠體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m中M酶活性下降,脂肪酸含量顯著降低。
為探究M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凋亡的原因,研究人員以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篩選不表現細胞凋亡,但仍保留m基因的突變株。通過對所獲一系列突變體的詳細解析,發現葉綠體中pMDH酶、線粒體中mMDH酶和線粒體內膜復合物Ⅰ(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酶)等均參與細胞凋亡過程。由此揭示出一條活性氧產生的新途徑(如圖):A酸作為葉綠體中氧化還原平衡的調節物質,從葉綠體經細胞質基質進入到線粒體中,在mMDH酶的作用下產生NADH([H])和B酸,NADH被氧化會產生活性氧。活性氧超過一定水平后引發細胞凋亡。
在上述研究中,科學家從擬南芥突變體m入手,揭示出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之間存在著一條A酸-B酸循環途徑。對A酸-B酸循環的進一步研究,將為探索植物在不同環境脅迫下生長的調控機制提供新的思路。
(1)葉綠體通過
(2)結合文中圖示分析,M基因突變為m后,植株在長時間光照條件下出現細胞凋亡的原因是:
(3)請將下列各項的序號排序,以呈現本文中科學家解析“M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思路:
①確定相應蛋白的細胞定位和功能
②用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
③鑒定相關基因
④篩選保留m基因但不表現凋亡的突變株
(4)本文拓展了高中教材中關于細胞器間協調配合的內容,請從細胞器間協作以維持穩態與平衡的角度加以概括說明。組卷:318引用:8難度:0.5 -
21.生長素(IAA)調控其響應基因(ARF)表達的機制如圖1所示。A蛋白基因突變植株的花蕊發育異常,研究者對此進行了研究。
(1)IAA與受體結合,通過系列
(2)將正常A蛋白基因(A)和突變的A蛋白基因(mA) 轉入野生型擬南芥,獲得甲、乙轉基因植株,相關檢測結果如圖2、圖3。結合圖1,研究者提出兩種猜想,解釋乙組花發育異常的原因。
猜想1:mA表達水平
猜想2:mA表達的mA蛋白結構改變,不易與IAA-受體復合物結合,導致不被降解,對ARF表達的抑制增強。
(3)用MG132(蛋白酶體抑制劑)處理相應植株,得到支持猜想2的結果。請在圖3中補充實驗分組處理及結果。若要進一步否定猜想1,需檢測
(4)檢測發現乙組植株茉莉酸合成基因(DAD1)表達量和茉莉酸(JA)含量均低于野生型和甲組植株,提出“IAA通過JA影響花發育”的假說。現有材料及試劑:野生型植株、A突變體植株、DADI 突變體植株、NAA溶液(生長素類似物)、JA溶液、蒸餾水。請補充驗證假說的實驗。材料 試劑 檢測指標 對照組 野生型植株 ② ④ 實驗組 ① ③ 同上 組卷:47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