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北京課改版八年級上冊《第9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2021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12/28 8:0:9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 1.下列動物與其主要運動方式對應不正確的是(  )

            組卷:59引用:5難度:0.5
          • 2.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下列動物運動結構特點與其運動方式的關系,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67引用:5難度:0.5
          • 3.下列有關動物運動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43引用:6難度:0.9
          • 4.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  )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5.有同學在運動時不小心碰到了上肢,感覺到明顯的劇痛,拍片診斷發生了骨折。感覺到疼痛是因為(  )

            組卷:16引用:1難度:0.5
          • 6.骨折后保存骨膜的完整性對骨的愈合起重要作用,是因為(  )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7.兒童少年造血機能比成年人強的原因是(  )

            組卷:43引用:83難度:0.9
          • 8.骨的硬度和彈性主要取決于(  )

            組卷:2引用:2難度:0.9
          • 9.青少年的骨中,有機物多于
            1
            3
            ,骨的彈性大,容易變形,所以青少年要(  )

            組卷:104引用:79難度:0.9
          • 10.老年人跌倒后容易發生骨折,這是因為老年人骨(  )

            組卷:25引用:21難度:0.9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 30.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把健身作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健身方式不科學,本應強身健體的運動有時也會讓健身者很“受傷”。
            (1)跑步、登山等健身運動是在
             
            系統的調節下,由骨、關節和
             
            的協調配合完成的。
            (2)研究者用大鼠進行了為期6周的跑臺運動實驗,實驗處理及結果如表。
            不運動組 低強度運動組(12m/min) 高強度運動組(20m/min)
            骨重量(g)
            【骨硬度指標】
            1.08 1.23 1.06
            最大負荷量(N)
            【骨強度指標】
            109.64 110.23 94.54
            彈性撓度(mm)
            【骨韌性指標】
            0.41 0.5 0.46
            ①該實驗探究了
             
            對大鼠股骨發育是否有影響。
            ②結果表明,
             
            能夠更好地改善骨發育情況。
            (3)如圖為不同運動方式中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請據此推測:
             
            (填“平地行走”“快速行走”“上樓梯”或“下樓梯”)對膝蓋的壓力更大。
            (4)綜上所述,你對“科學健身”中“科學”的理解是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31.仔細閱讀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隨著隨州市“南水北調”和積極推進“國家旅游城市”的建設,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來臨之前,封江濕地公園又見野鴨歸來。濕地公園內的村莊鵲巢星羅密布,鵲聲悅耳動聽,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材料二:封江蚱蠶蠶農發現,雌雄蛾從繭中鉆出來,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爬到一起交配,否則,因壽命短暫會失去傳種接代的機會。雌雄蛾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們之間釋放的“氣味”和聞到“氣味”實現的。
            材料三:隨著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對動物行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們發現很多野生動物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些重要行為的丟失,如野鹿只會在水槽中飲水。為了恢復野鹿在野生條件下飲水能力,把原先導水入槽的橡膠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誘導野鹿去水坑飲水,從而恢復野鹿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舉了兩種生物的不同行為,即野鴨的
             
            行為和喜鵲的繁殖行為。從動物行為獲得途徑看,它們應屬于
             
            行為,這種行為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氣味”爬到一起,這種“氣味”在生物學上叫做性外激素,這一實例表明了動物個體之間能夠進行
             

            (3)材料三中的人類對野鹿進行野外飲水訓練,野鹿所形成的水坑飲水行為屬于
             
            ,這種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

            組卷:194引用:7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