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陽江市田家炳學校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布:2025/1/1 17:30:2
一、單選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
1.在如圖所示的四種情境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
A.
提著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動B.
用力舉著杠鈴不動C.
用力搬石頭沒搬動D.
推著小車前進組卷:115引用:17難度:0.7 -
2.如圖所示,利用熱傳遞改變內能的是( )
A.
用鉆頭鉆孔B.
用太陽灶燒水C.
用金屬塊在沙石上摩擦D.
用鋸子鋸木板組卷:48引用:3難度:0.8 -
3.用帶正電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后,金屬箔張開,這是因為( )
A.玻璃棒上的正電荷轉移到驗電器上 B.玻璃棒上的電子轉移到驗電器上 C.驗電器上電子轉移到玻璃棒上 D.驗電器上的正電荷轉移到玻璃棒上 組卷:241引用:8難度:0.7 -
4.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則火箭加速上升過程中,下列有關神舟十四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守恒 B.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C.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守恒 D.動能增大,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組卷:467引用:7難度:0.5 -
5.在公交車后門兩側扶桿上均裝有一個紅色按鈕,每一個按鈕相當于一個開關,當乘客按下任一按鈕,駕駛臺上的電鈴就會發聲,提醒司機有人下車。下列電路圖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是( )
A. B. C. D. 組卷:181引用:6難度:0.9 -
6.如圖所示,重800N的物體在100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直線運動了20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拉力F做的功為200J B.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180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20W D.若物體的重力和運動速度不變,只減小水平地面的粗糙程度,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會升高 組卷:86引用:1難度:0.5 -
7.關于如圖所示的電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S閉合后,L1、L2并聯且都能發光 B.S 閉合后,電路將發生短路 C.要使L1、L2串聯,可去掉導線 a D.若將導線 M 從接線柱 B 改接到接線柱 A 上,則S閉合后電路將發生短路 組卷:238引用:20難度:0.9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
-
8.如圖所示,一個箱子靜止在水平地面,小聰用30N的水平拉力將重100N箱子勻速移動了0.4m,小聰的拉力做功為 J,箱子的重力做功為 J,待箱子靜止后,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這個箱子沒有推動,此時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大于/小于/等于)20N.
組卷:123引用:5難度:0.6
六、綜合能力題(15分)
-
23.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次數 鉤碼重量G/N 鉤碼上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0.4
(2)根據表中第4次實驗數據是用圖 做的實驗,機械效率是 ;
(3)通過比較 兩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通過比較 兩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重物時,滑輪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無關;(填實驗次數的序號)
(4)測量繞法確定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鉤碼上升的高度和繩端移動距離 (一定要測量/可以不測量)。
(5)有的同學認為:“機械越省力,它的機械效率越高”。分析表中數據,你認為這句話是 (正確/錯誤)的。組卷:39引用:2難度:0.5 -
24.為了探究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
(1)實驗中,同學應該選擇兩個小燈泡規格是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 (選填“閉合”或“斷開”)狀態。同學連接的實物電路如圖乙所示,圖中有一根導線連接錯誤,請在錯誤的導線上畫“×”,并補畫出正確的導線;
(3)在用電流表測電流的分組實驗中,A組同學試觸時,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向著左側沒有刻度的一側偏轉,如圖丙所示。根據你的分析,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B組同學試觸時,發現電流表的指針掃過有刻度的地方,直到沒有刻度的地方,如圖丁所示,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
(4)C組同學按照電路圖甲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到燈L2發光,但燈L1不亮,電流表A1的示數為零,電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選填“L1斷路”或“L1短路”或“L2斷路”或“L2短路”);
(5)小燈泡L支路、L2支路、干路上的電流分別為I1、I2、I3,下面設計的表格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電流I1 電流I2 電流I3 第一次測量 0.5 第二次測量 第三次測量 組卷:46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