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0年江蘇省無錫市河埒中學化學競賽輔導試卷(一)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自然現象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17引用:2難度:0.9
          • 2.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
            ①甲烷用作燃料  ②氫氣用于探空氣球    ③氧氣用于氣焊     ④干冰用做致冷劑     ⑤氮氣做保護氣.

            組卷:17引用:4難度:0.9
          •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79引用:2難度:0.9
          • 4.下列關于“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主要現象--所屬反應類型”的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31引用:2難度:0.9
          • 5.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中發現試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試管外壁有水沒擦干;②加熱時試管底部觸及燈芯;③試管口沒放一小團棉花;④高錳酸鉀的量太多;⑤加熱過程中不時移動酒精燈;⑥加熱時直接對準藥品部分加熱;⑦停止加熱后即將試管直立起來,等冷卻后洗滌。其中與之不相關的是(  )

            組卷:83引用:13難度:0.7
          • 6.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視讀數為m mL,倒出部分水后,俯視讀數為n mL,則倒出水的體積為(  )

            組卷:130引用:10難度:0.9
          • 7.下列各組物質中,前一種是化合物,中間是單質,后一種是混合物的一組是(  )

            組卷:23引用:2難度:0.9
          • 8.下列有關分子和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1264引用:5難度:0.9
          • 9.有一種物質通過物理方法(物理變化)能得到兩種不同的物質,該物質一定是(  )

            組卷:72引用:12難度:0.9

          四、實驗題

          • 27.人體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但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氣中原有的,還是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為了證實這個問題,有人采用:
            (1)人吸氣時應將活塞A
             
            (填“打開”或“關閉”),活塞B
             
            (填““打開”或“關閉”)
            (2)人呼氣時應將活塞A
             
            (填“打開”或“關閉”),活塞B
             
            (填“打開”或“關閉”),此時可觀察到Ⅱ瓶內的現象是
             

            (3)Ⅰ瓶所裝試劑的作用是
             
            ;Ⅱ瓶所裝試劑的作用是
             
            ;將上述操作反復進行,能證明人所呼出的氣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來自空氣,而是人體的代謝產物。

            組卷:385引用:41難度:0.5
          • 28.常生活中同學?們經常見到鐵制品生銹的現象,鐵生銹是鐵制品損壞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因生銹損壞的鋼鐵,約占世界產量的四分之一.某化學活動小組的同學們想探討鐵生銹的原因,做了如下實驗:
            (1)在第Ⅰ試管中插入一根干凈鐵釘,注入蒸餾水,注意不要浸沒鐵釘.
            (2)在第Ⅱ試管中插入一根干凈鐵釘,注入剛煮沸過的蒸餾水(趕走水中的空氣)至浸沒鐵釘.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層植物油.
            (3)將第Ⅲ試管用酒精燈烘干,放入一根潔凈鐵釘,用橡皮塞塞緊試管口.
            每天觀察、記錄實驗現象:試管Ⅰ中鐵釘首先生銹,試管Ⅱ、Ⅲ中鐵釘沒有多大變化.請你分析鐵釘生銹的條件是
             

            結合生活經驗,想一想為了防止鐵制品生銹,應該采取什么方法?(兩種辦法即可)

            組卷:29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