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八年級(下)期末科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請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
-
1.英國科學家在金大氣層中發現了“生物標志”——磷化氫(PH3)氣體,如果用“〇’’表示氫原子,用“
”表示磷原子,則下列模型可以表示磷化氫分子PH3的是( )
A. B. C. D. 組卷:42引用:3難度:0.5 -
2.下列關于分子和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能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不能 B.分子質量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間有空隙,而原子間無空隙 組卷:183引用:1難度:0.5 -
3.如圖,將兩支燃著的蠟燭罩上玻璃杯,一會兒高的蠟燭先熄滅,低的蠟燭后熄滅,同時還觀察到玻璃杯內壁變黑,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發,從發生火災的高層房間中逃離,下列方法中正確的是( )
A.乘電梯或升降機下樓 B.成站立姿勢跑出 C.用濕毛巾掩蓋口鼻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 D.打開窗戶跳出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4.如圖為家庭電路圖,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電能表是用來測量電路消耗的電能的 B.該家庭電路中燈泡L與插座串聯 C.家用保險絲的額定電流應等于或稍大于電路中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D.三孔插座能防止用電器外殼帶電發生觸電事故 組卷:47引用:1難度:0.5 -
5.如圖所示的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是( )
A. B. C. D. 組卷:121引用:1難度:0.5 -
6.如圖是奧斯特實驗的示意圖。下列有關奧斯特實驗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
A.可以通過小磁針的偏轉判斷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B.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 C.距離直線電流越近磁場越強,反之越弱 D.移去小磁針后通電導線周圍的磁場消失 組卷:42引用:3難度:0.5 -
7.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涵養水源 B.積累有機物 C.使巖石破裂 D.分解巖石中的物質 組卷:142引用:1難度:0.5 -
8.下列關于人體肺泡內氣體交換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肺泡內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 B.在肺泡內氣體交換過程中,氧氣從血液擴散進入肺泡 C.經過肺泡內氣體交換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D.氧氣從肺泡擴散進入血液,必須要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組卷:95引用:2難度:0.5 -
9.葉綠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
A.使葉片呈綠色 B.吸收二氧化碳 C.吸收太陽光能 D.吸收氧氣 組卷:42引用:1難度:0.5 -
10.下列實驗裝置中,關于水的作用解釋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實驗裝置
檢查氣密性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探究燃燒的條件解釋 燒杯中的水:
方便觀察有無氣泡冒出量筒中的水:
吸收反應放出的熱量集氣瓶底部少量的燒杯中的水:
冷卻濺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燒杯中的水:
加熱銅片,隔絕空氣A.A B.B C.C D.D 組卷:38引用:2難度:0.5 -
11.“丹砂燒之成水銀”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發生改變 D.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都不變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12.小濱在學習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了梳理,其中正確的是( )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Fe2O3、FeO、FeS B.硫的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由大到小:H2S、SO2、SO3 C.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H2CO3、CO、CH4 D.空氣中主要氣體的體積分數由大到小:O2、N2、CO2 組卷:147引用:6難度:0.5
四、分析計算題(本題有4小題,共28分)
-
36.小濱利用壓力傳感器、電磁繼電器、阻值可調的電阻R等元件,設計了一個汽車超載自動報警電路,如圖甲所示,已知壓力傳感器所受壓力越大時,輸出的電壓U就越大,二者的關系如圖乙所示,閉合開關S,當繼電器線圈中電流大于或等于20mA時,銜鐵被吸合,已知傳感器的輸出電壓U即為繼電器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線圈的電阻為20Ω。回答下列問題:
(1)車輛不超載時,工作電路中綠燈亮:當傳感器所受壓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紅燈亮說明汽車超載,請判斷燈 (填“L1”或“L2”)是紅燈。
(2)某水平公路橋禁止質量大于或等于20的車通行,用此裝置報警,R的阻值應調節為多少?(g=10N/kg,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3)如果要求禁止質量更小的車輛通行,應該如何改動服警裝置的控制電路?(寫出一種方法即可)組卷:134引用:2難度:0.5 -
37.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升高,會導致溫室效應進而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如氣候異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等。
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如圖甲),樹立了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擔當,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模擬二氧化碳產生溫室效應,左側集氣瓶中盛放空氣,右側氣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氣體,如果觀察到
(2)圖丙是自然界中碳一氧循環的示意圖,結合圖丙分析當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騎行共享單車,倡導綠色出行
B.踐行光盤行動,杜絕鋪張浪費
C.推廣火力發電,滿足用電需求
D.開展植樹造林優化生態環境
(3)2022年4月28日我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一催化》上發表成果一一實現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合成,開辟了一條二氧化碳轉化的新途徑。假設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碳元素的轉化率為100%,合成36kg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可以吸收組卷:177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