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6.3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有關物種的敘述,正確的一組是( )
①一個種群就是一個物種
②能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③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④在物種形成的過程中,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是同時出現的.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組卷:23引用:18難度:0.7 -
2.下列關于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要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即發生了進化 B.只有當環境發生改變時,生物才會發生進化 C.進化的結果一定會出現生殖隔離 D.種群基因型頻率發生了變化,基因頻率也會發生變化 組卷:1引用:2難度:0.8 -
3.下列哪項形成了新物種( )
A.二倍體的西瓜經秋水仙素處理成為四倍體西瓜 B.樺尺蠖體色的基因頻率由S(灰色)95%變為s(黑色)95% C.馬與驢交配產生了騾 D.克隆多莉羊 組卷:29引用:14難度:0.7 -
4.下列關于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殖隔離不一定是地理隔離的必然結果 B.地理隔離的兩個種群,如果人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產生可育后代 C.生殖隔離產生的關鍵原因是種群基因庫的差異 D.不同的物種之間一定具有生殖隔離 組卷:28引用:7難度:0.5 -
5.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現幾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島嶼上,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正確的是( )
A.同一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 B.不同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不同種地雀 C.同一種地雀→自然選擇→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 D.同一種地雀→生殖隔離→地理隔離→不同種地雀 組卷:42引用:17難度:0.5
四、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0分)
-
15.科學家在研究北美兩種不同種果蠅(物種1與物種2)的進化過程時發現:①在百萬年之前,北美大陸只有一種果蠅,其基因型為aabbccDDeeff,隨后不同區域的果蠅出現了不同的基因型(如圖所示);②當基因A與B同時出現在個體中時會發生胚胎早亡;同樣,基因C與D或基因E與F同時出現也發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蠅可被稱為
(2)北美大陸不同區域在階段Ⅰ出現了基因結構的差異,這種變化說明基因突變是
(3)果蠅最多只能飛越鄰近兩地的距離。對歷史階段Ⅰ而言,甲地與乙地果蠅之間差異的最高級別屬于
(4)北美大陸在階段Ⅱ時,一些地區的果蠅類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A.某些類型的果蠅不適應逐漸改變的環境
B.環境導致果蠅的基因發生定向突變
C.突變產生了新的致胚胎早亡的基因
D.某些類型的果蠅天敵大規模增加組卷:1引用:3難度:0.7 -
16.科學家發現一種蜣螂不僅吃糞便,還取食包括蜈蚣在內的千足蟲。與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頭部較窄而長,便于進食千足蟲內臟,后腿較卷曲,便于捕獵千足蟲。
(1)與普通蜣螂相比,該蜣螂發生了進化,其實質是
(2)該蜣螂頭部和后腿結構發生的變化是
(3)根據題目信息,能否判斷該蜣螂與普通蜣螂之間產生了生殖隔離?為什么?組卷:3引用:2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