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銀灘高級中學高二(上)月考語文試卷(9月份)

          發布:2024/12/22 12:30:2

          一、現代文閱讀(34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馬克思哲學的視野中,哲學的本質不是對世界做出某種永恒的終極性解釋,而是以“改變世界”為導向不斷地為人們提供理解和協調人與世界關系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既為我國哲學的理論創造和學術繁榮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也歷史性地提出了以當代中國的變革和實踐為根基和前提去理解人與世界關系的問題。具有構建中國特色哲學體系的核心問題意識,就是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著力突出其現實地理解、闡釋、協調和引導人與世界關系的追求與導向。
                  堅持和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進行學理分析、系統總結和意義詮釋,是我國哲學發展的鮮明特色和基本路徑,也是哲學創新的重要研究范式。當前,突出“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的問題意識,就是要加強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詮釋和意義闡發,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分析研究,努力從哲學層面上提煉新概念、建構新理論、概括新實踐、形成新導向。
                  中國特色和中國道路,是中國人在自己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也是中國人在自己的話語中建構出來的。這就決定了構建和發展中國特色哲學體系,既要面向中國實踐和中國問題,更要發出中國聲音和中國話語,這是中華民族能夠現實地構建和進入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的哲學的重要特征和標志。因此,構建中國特色哲學體系,既要打破西方話語長期壟斷哲學表達的局面,又要把我們自己的哲學學科建設、學術建設和話語建設統一起來,以鮮明中國特色的話語方式來表達闡釋當代實踐、創新轉化本來話語和吸收借鑒外來話語。
            (摘編自馮鵬志《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體系》)      材料二: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科體系是一個時代的任務,而不是在書齋中向壁虛構出來的事情。黑格爾將哲學理解為“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馬克思認為,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如果說哲學社會科學總是特定時代的理論表現,那么,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科體系的任務,就必定由特定的時代狀況所決定。一方面,世界歷史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個變化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被稱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另一方面,當今中國的歷史性實踐正處在一個時代轉折點上,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方位上,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是新的歷史方位構成我們的時代坐標,只有依循這樣的坐標,我們才能對時代提出的任務有深入的把握。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科體系,就是這樣的時代任務之一。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實踐發展到特定階段時,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就會面臨與之相適應的重大轉折,就像18世紀歐洲哲學社會科學的變革是與現代性的特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一樣。在任何歷史時期,一個民族或國家對思想理論的需要總是存在的,但只有在時代轉折的重要關頭,才會產生出巨大的理論需求和迫切的思想任務。因此,構建中國特色哲學體系,包括構建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一項重大的時代任務,是由當今中國的歷史性實踐所托付的思想理論任務。
                  在整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中,哲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文化的主干”和“思想的母體”。而在哲學學科中,學術體系從內容方面來說是基礎性的,話語體系是從學術發展所形成的穩定范式中產生的;而學科體系則往往是建制性的:它規定著學術共同體的諸多研究領域和活動方式,支撐著整個教學過程的特定內容和展開方式,因而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義。學科體系包含著多重要素——學科分類與設置、學科發展的目標與架構、教學與科研團隊的配置,等等。學科體系的特性,初始地反映在學科的分類中。而我們以往的哲學學科分類大致依從兩種區分:一種區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另一種區分是邏輯學、科技哲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這樣的分類所反映的哲學學科體系,是長期以來歷史地形成的,它在特定歷史階段對我國的哲學研究和哲學教學起到了支撐和推動作用。
                  但是,學科體系并不僅僅是學科分類,哲學學科體系也不是僅憑主觀想象就可以設計出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關鍵是:適應于新時代的本質要求,服務于哲學社會科學整體上的改變。中國自近代以來開始了大規模的現代化進程,而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也隨之在整體上進入到對于外部學術的“學徒狀態”。這種學徒狀態不僅是必然的,而且是成果豐碩的。不過,任何一種學術的真正成熟,總意味著它在特定的階段上能夠擺脫其“學徒狀態”并獲得自我主張。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并不僅僅是附帶一些中國色彩或中國元素,而是在思想理論的根基上獲得了自我主張的哲學社會科學。唯其如此,它才可能真正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只有當哲學學科體系的構建牢牢地把握住這一點時,它才能得到積極的推進并具有實際的效果。
            (摘編自吳曉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科體系的目標與任務》)(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當代中國的變革和實踐為根基和前提,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是具有構建中國特色哲學體系的核心問題意識的應有之義。
            B.哲學的核心問題意識,與“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的問題意識,是兩個不同范疇的概念,后者從屬于前者。
            C.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就是說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科體系是一個時代的任務,不是在書齋中向壁虛構出來的事情。
            D.中國特色哲學學科體系包含著多重要素,有著兩種學科分類區分,但是這樣的區分是有缺陷的,沒抓住關鍵點。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馬克思的哲學觀,不過二者指向的重心并不相同。
            B.歐洲18世紀哲學社會科學的變革,給當今中國特色哲學體系建構提供了樣板。
            C.邏輯學、科技哲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都能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的分支學科。
            D.長期處于“學徒狀態”往往會滿足于“書中得來”和“紙上推演”,缺乏現實支撐。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費孝通《鄉土中國》:“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社會。”
            B.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世界文化的未來,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
            C.胡適之《中國的文化沖突》:“全盤的西化,一心一意地走上世界化的路。”
            D.陳獨秀指出:“都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情的鬼話來搗亂。”
            (4)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體系的時代需求。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認識加以分析。
            (5)如何在特定階段擺脫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徒狀態”并獲得自我主張?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7引用:5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復活(節選)
            (俄)列夫?托爾斯泰
                  陰森森的監獄,門前站著崗哨,門口點著風燈,盡管蒙著一層潔白的雪幕,使大門、屋頂和墻壁都顯出一片雪白,盡管監獄正面一排排窗子燈火通明,它給聶赫留朵夫的印象卻比早晨更加陰森。
                  威風凜凜的典獄長走到大門口,湊近門燈,看了看聶赫留朵夫和英國人的通行證,困惑不解地聳聳強壯的肩膀,但還是執行命令,邀請這兩位來訪者跟他進去。他先領他們走進院子,然后走進右邊的門,沿著樓梯走上辦公室。他請他們坐下,問他們有什么事要他效勞。他聽說聶赫留朵夫要跟瑪絲洛娃見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來,自己則準備回答英國人通過聶赫留朵夫的翻譯向他提出的問題。
            “這座監獄照規定可以容納多少人?”英國人問,“現在監禁著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兒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著來的?有多少害病的?”
                  聶赫留朵夫隨口翻譯英國人和獄長所說的話,沒有深究那些話的含義。他想到馬上就要跟瑪絲洛娃見面,完全出乎他的意外地心慌起來。他給英國人翻譯到一半,聽見腳步聲越來越近,辦公室的門開了,像以往歷次探監那樣,先是一個看守走進來,接著是身穿囚服、頭包頭巾的瑪絲洛娃。他一見瑪絲洛娃,立刻感到心情沉重。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兒女,我要過人的生活,”正當她垂著眼睛,邁著快步走進房來時,這樣的念頭掠過他的腦海。他站起來,迎著她走出幾步,他覺得她的臉色嚴肅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責備他時那樣。她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手指頭拘攣著揉搓她衣服的邊緣,時而看他一下,時而低下眼睛。
            “您知道減刑的事成功了吧?”聶赫留朵夫說。
            “是的,看守已經告訴我了。”
            “那么,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來。我們要考慮一下……”
                  她趕緊打斷他的話說:“我有什么可考慮的?西蒙松到哪兒去,我就跟著他到哪兒去。”
                  盡管她非常激動,她卻抬起眼睛來瞧著聶赫留朵夫,把這幾句話講得又快又清楚,倒好像事先準備好了似的。
            “哦,是這樣!”聶赫留朵夫說。
            “喏,這是說如果他要我跟他一塊兒生活的話,”她驚慌地停住嘴,然后又糾正自己的話說,“這是說如果他要我留在他身邊的話。對我來說,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呢?我得把這看作幸福才是。我還圖個什么呢?”
            “也許她真的愛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為她作什么犧牲;也許她仍舊愛我,拒絕我是為了我好,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運同西蒙松結合在一起。二者必居其一,”聶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覺得自己臉紅了。
            “如果您愛他……”他說。
            “什么愛不愛的?這種事我早就丟掉了。不過,西蒙松是個十分特殊的人。”
            “是啊,當然,”聶赫留朵夫開口說。“他是個非常好的人,我想……”
                  她又打斷他的話,仿佛生怕他會說出什么多余的話,或者生怕她沒機會把她要說的話說完似的。
            “要是我做得不合您的心意,您要原諒我才好,”她說著,用神秘的、斜睨的目光瞅著他的眼睛。“看起來就該這么辦。您也得生活啊。”
                  她說的恰好是剛才他所想的。然而現在他已經不這樣想,他的想法和他的感情已然不同了。他不但感到羞愧,而且舍不得失去由于她的決定而要失去的一切。
            “我沒有料到會這樣,”他說。
            “您何必在這兒生活和受苦呢。您已經受夠苦了。”她說著,古怪地微微一笑。
            “我并沒有受苦,我過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話,我還想為您出力。”
            “我們,”她說到“我們”的時候,看了聶赫留朵夫一眼,“我們什么也不需要了。您為我出力已經夠了。要不是您……”她本想說什么,可她的嗓音發抖了。
            “您總不能對我道謝。”聶赫留朵夫說。
            “那么我該走了吧?”她發現英國人在等他,就說道。
            “我不想告別,我還要跟您見面的。”聶赫留朵夫說。
            “那我們就分手了。”她說,聲音低得幾乎聽不清。他們的目光相遇了,聶赫留朵夫聽著她說,“那我們就分手了”而沒有說一般的告別話,看著她那古怪的、斜睨的目光和凄涼的笑容,心里明白過來,在他剛才對她的決定的原因所做的兩種推測當中,第二種才是正確的;她愛他,認為同他結合在一起,就會破壞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塊兒走掉,就會使得他自由。
                  現在她想到地辦成了她所要辦的事,不由得暗暗高興,不過轉念想到她就要跟他分手,又不免心里難過。她握一下他的手,慌忙轉身走出辦公室。
                  聶赫留朵夫回過頭去看英國人一眼,準備跟他一塊兒走,可是英國人正在他的筆記本上記什么。聶赫留朵夫不愿意打斷他,就在靠墻的木榻上坐下,忽然感到很疲倦。他所以疲倦,不是因為昨夜失眠,也不是由于旅途勞頓,更不是由于激動,而是他感到對全部生活厭倦極了。他靠著小木榻的靠背,閉上眼睛,立刻睡著了,而且睡得又熟又酣暢。
            (原文有刪改)【注】①本文節選自《復活》第三章第二十五節,記敘了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的最后一次見面。在此之前的內容是,聶赫留朵夫為瑪絲洛娃爭取到了減刑,并決心和瑪絲洛娃結婚,但是他前往探監,卻遭到了獄長的拒絕。聶赫留朵夫只能求助于當地的長官,在那里他得到了允許,作為一位翻譯,陪同前來采訪的英國人進入了監獄。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聶赫留朵夫隨口翻譯英國人和獄長所說的話,沒有深究那些話的含義”,敷衍的態度表明他此刻恐慌的心態。
            B.瑪絲洛娃拒絕了聶赫留朵夫的求婚,是因為西蒙松是一個“特殊的人”,她已經移情別戀,不再愛聶赫留朵夫了。
            C.文中寫聶赫留朵夫舍不得“由于她的決定而要失去的一切”,“失去的一切”,包括失去愛人以及失去贖罪的機會。
            D.文中加點處“古怪”的目光和“凄涼的”笑容,雖然都在寫瑪絲洛娃的“笑”,但是卻透露出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理。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稱有限視角,讀者可以無障礙地了解人物內心的想法,創造出一種“敘事共鳴”的效果。
            B.文章以環境描寫起筆,其中“潔白的雪幕”和“明亮的窗戶”強化了監獄清冷陰森的氛圍,烘托出人物的壓抑感。
            C.小說的人物的語言平實而且精彩,讓人物性格鮮明、突出,雖然都是扁平人物,也給讀者以栩栩如生之感。
            D.小說人物塑造手法多變,如寫獄長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寫瑪絲洛娃則調動了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手法。
            (3)有人說,文中英國人這一人物的設置體現了作者的匠心,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文章,陳述理由。
            (4)托爾斯泰擅長刻畫人物豐富而真實的內心世界,閱讀聶赫留朵夫遭到瑪絲洛娃拒絕后的相關文字,說說這一藝術特色是如何體現的。

            組卷:16引用:8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16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這小城并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十字街上有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也有拔牙的洋醫生。
                  這小城里面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八十,祖父就死了。
                  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著那大向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兒工夫變出來一匹馬來,一會兒工夫變出來一匹狗來,那么變著。
            (1)文中寫到自己的祖父,沒有一處使用“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文中畫橫線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長是一個同時發生的逐漸變化的過程,這一表達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除了比擬以外還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表達效果。

            組卷:300引用:16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各具功用的鏡子:望遠鏡——放眼遠方,顯微鏡——揭微顯隱,太陽鏡——抵擋強光,哈哈鏡——開懷一笑。
                  這些鏡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也頗有寓意和啟發。作為新時代的學子,如果想給自己的心靈配裝兩面必需的“鏡子”,那么,你怎么選?
                  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選擇與思考。
            【要求】①選準角度,確定立意;②明確文體,自擬標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組卷:14引用:25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