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27 0:30:3
一、單選題
-
1.人體小腸中的氨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的正確途徑是( )
A.血液→組織液→肌細胞 B.淋巴→血液→組織液→肌細胞 C.血液→淋巴→組織液→肌細胞 D.淋巴→組織液→肌細胞 組卷:20引用:19難度:0.9 -
2.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年齡組成能反映種群數量變化趨勢 B.建立自然保護區,可提高該區域珍稀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將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調控之下 D.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分別是調查群落中植物和動物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組卷:9引用:2難度:0.7 -
3.運動員在長跑比賽中,會出現呼吸極度困難、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頭,但是當聽到震耳的“加油”聲后,卻能加速沖刺,其主要調節過程是( )
A.聲音→神經系統→心血管活動增強→促進有氧呼吸 B.聲音→神經系統→甲狀腺素增高→促進無氧呼吸 C.聲音→神經系統→甲狀腺素增高→促進有氧呼吸 D.聲音→神經系統→腎上腺素增高→促進無氧呼吸 組卷:188引用:28難度:0.9 -
4.如圖為某種營養物質在血液中含量的變化曲線,對該圖的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此營養物質是葡萄糖,因為其在血液中的質量分數為0.8~1.2g/L 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徑而使BC段顯著下降 D.CD段逐漸上升并趨于穩定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不斷分解,并把產生的葡萄糖釋放進入血液 組卷:9引用:3難度:0.7 -
5.下列關于動物行為產生與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
A.在動物行為的形成中,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B.在動物行為的形成中,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都有一定的作用,而以激素調節為主 C.在動物行為的形成中,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都有一定的作用,而以神經調節為主 D.在動物行為的形成中,神經調節有重要作用,而激素調節沒有影響 組卷:28引用:5難度:0.7 -
6.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調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內環境穩態調節要通過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實現 B.內環境穩態調節包括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 C.內環境穩態調節包括pH的調節和血糖的調節 D.內環境穩態調節只包括血糖調節、體溫調節、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7.如圖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體細胞中的一些變化以及相關反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a、b分別指的是子代H5N1和抗體 B.c的作用是進入靶細胞內,釋放淋巴因子使靶細胞裂解 C.據圖可知,H5N1在宿主細胞內進行遺傳信息表達的過程中不涉及逆轉錄酶 D.合成H5N1蛋白質的場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體細胞提供的 組卷:10引用:7難度:0.7 -
8.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生理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頂芽生長占優勢時側芽生長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溫特的實驗中生長素從胚芽鞘尖端基部進入瓊脂塊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C.草莓果實的自然生長過程與生長素無關而與乙烯有關 D.燕麥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極性運輸與光照方向無關 組卷:15引用:4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23.某棄耕地的主要食物鏈由植物→田鼠→鼬構成。生態學家對此食物鏈能量流動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表,單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陽能 攝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攝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2)在研究能量流動時,可通過標重捕法調查田鼠種群密度。在1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標記40只田鼠,第二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15只。該種群密度是
(3)田鼠和鼬都是恒溫動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4)鼬能夠依據田鼠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田鼠同樣也能夠依據鼬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可見,信息能夠組卷:308引用:26難度:0.5 -
24.回答有關免疫問題。
(1)抗原的化學成分多為
(2)將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膚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
(3)如圖表示將抗原注射兔體內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當注入抗原X,抗體產生量的變化是曲線A.若第8天,同時注射抗原Y和X,圖中表示對抗原Y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組卷:228引用:28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