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4.1 中國的機遇與挑戰》2021年同步練習卷(13)
發布:2024/12/14 1:0:1
一、單選題
-
1.縱觀國際局勢,我國的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此我們( )
①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贏得主動
②面對成績,要有憂患意識
③科技壟斷,拒絕與國外企業的合作
④面對困難,要增強信心,運用自身的智慧,開創新的局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17引用:2難度:0.7 -
2.2019年9月20日,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顯示,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G網絡將來支持的設備遠遠不止是智能手機,它還要支持智能手表、健身腕帶、智能家庭設備等,同時5G也會帶來新的技術角逐,既是機遇亦是挑戰。這要求我國要( )
①抓住機遇,勇于創新
②順勢而為,贏得主動
③增強信心,逃避責任
④審時度勢,相互推諉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組卷:13引用:3難度:0.7 -
3.2014年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歐洲,中歐關系迎來又一個春天。中國夢與歐洲夢迎來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戰略機遇期。這說明( )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③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 ④當今各國之間已無矛盾和分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4.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截至3月19日,歐美救援隊多撤離,中國救援隊仍在堅守。中國國際救援隊作為首支抵達和最后撤出這一災區的外國救援隊伍,獲得了當地政府和同行的高度評價。我國向日本災區派遣救援隊( )
①體現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②提升了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和影響力
③有利于發展中日友好關系
④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組卷:2引用:1難度:0.7
二、辨析題
-
12.(1)剖析案例 健康成長
2019年3月5日,面對大面積霧霾天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污染防治得到加強,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我們要繼續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小明說:“保護環境是國家、政府有關部門和專業環保人士的事,與青少年無關!”請你判斷分析小明觀點,并予以簡要評析。
(2)聚焦熱點 發表看法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要突出抓好“三農”工作各項硬任務的落實,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有同學認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對此,你是怎樣認為的?組卷:0引用:2難度:0.5
三、材料分析題
-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8年10月23日,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1)請對應具體事例選擇其體現的思想觀點,將英文字母填入右列空格內。具體事例 體現觀點 ①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通車,將極大縮短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撐起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梁”,給珠三角兩岸人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 ②港珠澳大橋建設難度極大,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截至通車前夕,港珠澳大橋科研團隊共完成項目創新工法31項、創新軟件13項、創新裝備31項、創新產品3項,申請專利454項。 ③面對防洪、防風、海事、航空限高等各種復雜建設難題,全國各地的建設精英們夙興夜寐,順境不驕、逆境不餒,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感、自豪感,豎起中國橋梁建設的高峰,再度刷新了世人對中國工程的印象。 ④港珠澳大橋穿越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是建設者們的承諾。港珠澳大橋設計之初就融入生態環保元素,減少占用海域面積和施工噪聲。工程建設期間,保護區管理局和建設方、施工單位聯合建立了三級聯防機制,培養了數以千計的“觀豚員”和“海豚守望者”。 ⑤2017年12月21日,廣東省在珠海召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車輛通行收費標準聽證會,就定價方案廣泛聽取各方意見。
B.彰顯了“中國精神”的強大感召力,展現出“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C.充分印證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D.公民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E.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筑生命家園
材料二:人工智能,未來世界發展新引擎。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范等強化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非常艱巨,必須加快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人工智能發展的不確定性帶來新挑戰。人工智能是影響面極廣的顛覆性技術,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沖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系準則等問題,將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發展。
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組卷:0引用:3難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