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2019)選修1《1.1 神經調節》2023年同步練習卷(16)
發布:2024/7/20 8:0:8
一、選擇題
-
1.下列有關神經細胞、神經系統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腦神經和脊髓屬于周圍神經系統,可以通過自主神經系統控制內臟、血管、腺體的活動 B.與化學性突觸相比,興奮在電突觸結構中傳遞更快 C.多數神經細胞有一個樹突和多個軸突 D.對于呼吸器官中的支氣管平滑肌的調節離不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協同作用 組卷:9引用:2難度:0.5 -
2.下列與人體神經調節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低溫不影響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 B.肌肉細胞的細胞質膜上有神經遞質的受體 C.神經纖維上的電信號可引起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 D.神經遞質可將突觸前神經元的興奮傳遞給突觸后神經元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3.下列不能將指令信息直接傳輸到相應器官,從而使機體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神經是( )
A.感覺神經 B.軀體運動神經 C.內臟運動神經 D.交感神經 組卷:5引用:4難度:0.8 -
4.下列有關人體神經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當大腦皮層S區受損傷,病人能聽懂話,但不會說話,當H區受損傷時,病人就聽不懂話語的意思 B.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小體時,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將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使另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 C.神經細胞的胞體都位于中樞神經系統中 D.當把食鹽撒在從剛殺死的魚上切下的肉塊上時,肉塊不停抽動,說明肉塊發生了反射 組卷:10引用:4難度:0.5 -
5.下列有關神經遞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某突觸的突觸后神經元不能進行神經遞質的合成、儲存、釋放 B.神經遞質可以是一種電信號,也可以是化學物質 C.神經遞質起作用后如果被降解,則都是在神經細胞外被有關蛋白酶降解 D.神經遞質的受體并不都分布在突觸后神經元的細胞質膜上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6.胃泌素釋放膚(GRP)是一種與癢覺有關的神經遞質,將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會立刻有抓癢行為。若破壞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釋放膚受體(GRPR),不論向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種濃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癢行為,說明癢覺感受器在脊髓 B.突觸前膜釋放的GRP,與突觸后神經元的GRPR結合后,化學信號轉變為電信號 C.GRP作為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完成信息傳遞后,可能會被酶解或被回收 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達,可以緩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癢癥狀 組卷:7引用:8難度:0.7 -
7.有機磷農藥可抑制膽堿酯酶(分解乙酰膽堿的酶)的作用,對于以乙酰膽堿為遞質的突觸來說,中毒后會發生( )
A.突觸前膜的流動性消失 B.乙酰膽堿在突觸間隙不能擴散 C.乙酰膽堿持續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 D.突觸前神經元的膜電位不發生變化 組卷:6引用:5難度:0.7 -
8.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質膜外Na+濃度增大,則神經元的靜息電位減小 B.在興奮的傳遞過程中存在著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的轉換 C.與運動性失語癥有關的大腦皮層言語區S區是人類特有的 D.條件反射的建立不僅有大腦皮層的中樞參與,而且有脊髓等低級中樞的參與 組卷:0引用:2難度:0.7
三、解答題
-
23.哺乳動物的生殖活動與光照周期有著密切聯系。如圖表示了光暗信號通過視網膜→松果體途徑對大鼠生殖的調控。
(1)光暗信號調節的反射弧中,效應器是
(2)褪黑素通過影響HPG軸發揮調節作用,該過程屬于
(3)若給正常雄性哺乳動物個體靜脈注射一定劑量的LH,隨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會
II興奮性是指細胞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能力。為探究不同缺氧時間對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的影響,研究人員先將體外培養的大鼠海馬神經細胞置于含氧培養液中,測定單細胞的靜息電位和閾強度(引發神經沖動的最小電刺激強度),之后再將其置于無氧培養液中,于不同時間點重復上述測定,結果如圖所示。
(4)本實驗的自變量是
(5)靜息電位水平是影響細胞興奮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圖中靜息電位是以細胞膜的
(6)在缺氧處理20min時,給予細胞25pA強度的單個電刺激組卷:8引用:2難度:0.7 -
24.γ-氨基丁酸(GABA)是成年動物體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分析回答:
(1)通常情況下,當突觸前神經元釋放的GABA與突觸后膜上的
(2)在個體發育的不同階段,神經系統內GABA的通道型受體的特性(既是GABA受體,也是雙向Cl-通道)并未改變,GABA的兩種作用效應與細胞膜上兩種Cl-跨膜共轉運體NKCCl和KCC2有關,其作用機制如圖所示(圖中共轉運體的大小表示細胞膜上該轉運體的相對數量)。根據(1)中結論及圖示分析,大鼠成熟神經元中含量相對較低的Cl-共轉運體是
(3)為探究GABA興奮性效應對神經元發育的影響,將不同基因分別轉入三組大鼠胚胎神經組織(含有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細胞會發出綠色的熒光)。待幼鼠出生后第14天,顯微鏡下觀察神經元突起的數量及長度(如圖)。與對照組相比,乙組幼鼠單個神經元
(4)在患神經性病理痛的成年大鼠神經元中也檢測到GABA的興奮性效應,推測該效應與KCC2和NKCC1表達量有關。研究者以“神經性病理痛”模型大鼠為實驗組,用相應的技術檢測KCC2和NKCC1的含量。若結果為組卷:2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