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新一中高一(下)月考語文試卷(3月份)

          發布:2024/8/12 0:0:0

          一、現代文閱讀(18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雪落無聲
            趙國洲
                  昨天晚上,支書小伍和村主任楊再德一起離開村委會辦公室的時候,紛紛揚揚的大雪把楊家橋高高洼洼地抹成了一片瓷白色。
                  分手的時候,小伍說:“這雪下的,分不出哪是道,哪是溝了……要不,我送您回去?”楊再德說:“好你個小伍,是說我老了,想趕我下臺,在楊家橋來個一手遮天?”
                  小伍笑道:“我倒是想呀,只是剛出殼,不敢從您的羽翼下飛出去!”楊再德嘆了口氣說:“這人哪,要是能不老多好……”轉念他又笑了:“我要是不老,你這個支書豈不是要當一輩子傀儡?小伍呀,趁我還不算老,凡事你要向前沖,不出問題很好,出了問題,有我跟在你后面收……”小伍說:“您說得是,我也想把村里大事小事攬下,讓您歇會兒,只是一遇事,我怎么就拿不定主意呢?”
                  楊再德笑了,說:“不是你拿不定主意,是你自己不想早早斷奶……別笑,就怕有一天,我攤上事,把楊家橋一千七百多口人突然托給你,還真不放心!”小伍說:“您又沒老到哪兒,別說這不吉利的話!”沒想到,不吉利的話應驗了。
                  楊再德出事的地方并非在回家的那條路線上,而是在通往村外榆樹坡的石橋口。人們發現的時候,他已經被大雪掩埋得無影無蹤,是循著他的手機鈴聲從石橋下雪堆里把他刨出來的。
                  從石橋口到榆樹坡有三條岔路:一條上老圍子,老圍子是過去楊家橋人居住的地方,現在僅剩下些破破爛爛的老屋,住著些孤寡老人,難道他是怕劉瞎子的小屋讓大雪壓倒?另一條去潮河碼頭,碼頭兩邊的工業區有兩家企業剛剛“鳳還巢”落戶,難道他擔心白天鋪設的產業大道冰凍受損?第三條岔路是通往桑林,那邊有“顧問”家的養雞廠……
                  小伍說的第三種猜測,大家聽了直搖頭,因為楊家橋人都知道,楊再德是“顧問”的死對頭。
            “顧問”叫張學問,一非黨員,二非村民代表,卻常常攪和村里事情,人們便送他一個名號:楊家橋顧問。
                  楊再德出任村主任,第一件棘手的事就是鋪設桑林致富路。鄉長在圖紙上給楊再德畫了一個圈說:“能擺平這個水塘,你就能擺平楊家橋以后的所有事情。”楊再德說:“底線是什么?”鄉長說:“不上訪,不出人命。”楊再德說:“行。拿不下,我搬出楊家橋。”
                  水塘主人就是張學問。他建雞廠時,先后從自留田里取了三次土夯雞舍基礎,有意識地開出了三口呈“品”字形的水塘。致富路通過他家門口,剛好要填平“品”字上面的那個“口”字塘。張學問說,我家好好的“品”字頭宅基讓你們一填,成了“哭”字頭,誰敢壞了我家的風水,我刨他祖墳!
                  楊再德說:“問哥,給我一回面子,我也給你一些補償:由村里供土,把你家門前三口水塘一起填平,種莊稼收五谷好不好?”
                  張學問說:“楊再德,風水是能補償的嗎?你敢下令,我就敢刨你祖墳!”楊再德說:“我生下來就沒見過爹娘,連祖墳在哪兒都不知道,知道就指給你讓你去刨!說完,楊再德向推土機一揮手:“開機!”
                  張學問無奈,伸開兩臂像插在田頭嚇唬麻雀的草人擋在推土機的前面。機手停在那看著楊再德,楊再德說:“我數到三,他不讓開,把他推下水塘喂烏魚!一,二,三,推!”沒等推土機過來,楊再德推開張學問,兩人都滾到了水塘里……
                  桑林致富路鋪好,“顧問”不僅沒有“哭”,沿路最大受益者恰恰是他張學問。原來陰雨天進飼料都靠人工背到桑林,有了水泥路,貨車可直接停在雞廠庫房前卸貨。
                  楊再德說:“問哥,還要不要刨我家祖墳?”
            “顧問”說:“知道一定刨!”
                  楊再德說:“為什么?”
            “顧問”說:“挪挪你家祖墳,也許你會把官做大。”
                  聽說楊再德出事,楊家橋人紛紛從家里走出來,頂風冒雪像一行行螞蟻尋過去,在石橋頭潔白的雪地上聚集了黑壓壓的一大片。
            “顧問”站在人群中哽咽著說:“都怪我,要是強留下他,多好;或送他回去,我倆牽著走,跌下去,死,也好做個伴兒啊!”
                  可只有漫天大雪在無聲無息地飄落……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要不,我送您回去?”這句話說明小伍對楊再德的工作作風非常了解,知道他從不按時回家。
            B.通過楊再德和小伍的對話不難發現小伍經驗不足缺少獨立意識,難怪楊再德對小伍很不放心。
            C.楊再德修致富路,跟張學問談條件,先禮后兵,最后和張學問一起滾下水塘,使得張學問折服。
            D.小伍根據楊再德出事的地點猜測,村主任可能去“顧問”家的養雞廠,人們覺得這很不符合情理。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紛紛揚揚的大雪把楊家橋高高洼洼地抹成了一片瓷白色”,小說使用擬人和夸張的手法寫出了雪之大以及楊家橋路途之不平坦。
            B.小說在敘述楊再德出事后,特別寫到人們對他死亡原因的前兩種猜測,并非閑筆,其實它對刻畫楊再德關心民生、認真工作的形象是很有作用的。
            C.小說在情節的鋪展中,巧妙地運用了插敘手法,既為下文“死對頭”張學問因楊再德而哽咽交代了背景,又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單調,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的視角敘述故事,顯得冷靜客觀,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主要采用的是語言描寫,人物的對話語言,生動且體現人物個性。
            (3)小說緊緊圍繞“雪”展開,請從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雪”的作用。
            (4)有人說,小說中的張學問雖然對楊再德的態度前后不同,但是他的形象并沒有發生改變。你是否贊同,請結合文本分析。

            組卷:37引用:6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文本一:
                  武靈王平晝閑居,肥義侍坐。王曰:“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肥義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孫紲告公子成曰:“子不反親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誼也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紲謁之叔請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國者,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今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畔學者,臣愿大王圖之。”使者報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服,可以報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賜胡服。趙文進諫曰:“衣服有常,禮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圖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勢與俗化,而禮與變俱,圣人之道也。”趙造諫曰:“隱忠不竭,奸之屬也;以私誣國,賊之類也。臣雖愚,愿盡其忠,無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趙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俗而動。且循法無過,修禮無邪,臣愿王之圖之。”王曰:“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節選自《戰國策?趙策二》)
                  文本二: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人君之道如何?”對曰:“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節選自《說苑?君道》)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子不反親/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誼也/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紲謁之叔/請服焉/
            B.子不反親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誼也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故寡大愿募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紲謁之叔請服焉/
            C.子不反親/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誼也/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紲謁之叔/請服焉
            D.子不反親/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誼也/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紲謁之/叔請服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或已學課文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侍坐,坐在尊長旁邊陪伴侍奉,與《論語?先進》“公西華侍坐”中“侍坐”相同。
            B.冠者,成年人,二十歲以上的人。古時女子和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二十歲的人。
            C.再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禮節,與《鴻門宴》“再拜奉大將軍足下”中“再拜”相同。
            D.左右,指身邊伺候的人,近臣,與《蘇武傳》“單于視左右而驚”中“左右”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武靈王認為教導百姓改穿胡服、改習騎馬射箭一定會招來世人的批評,肥義指出聰明的人在事情還未發生前就能洞燭先機,明確支持改穿胡服。
            B.公子成以中原是圣賢推行仁義教化的地方為由,拒穿胡服;趙武靈王親自登門,指出服裝禮儀應力求便利,推行胡服有助雪恥,公子成于是奉行。
            C.趙文規勸趙武靈王不要違背先圣教化而變更傳統服飾,應當遵循禮法規定;趙王主張應與時俱進,風俗禮法隨時勢變化而改變才是圣人治國之道。
            D.趙造反對變革,認為只有遵循固有的禮制,治國教民才不會出現差錯;趙武靈王辯說道泥古守舊無補時政,所以天下的得失與是否承襲古制無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隱忠不竭,奸之屬也;以私誣國,賊之類也。
            ②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秦師》)
            (5)在推行“胡服騎射”的過程中,趙武靈王體現出了怎樣的“人君之道”?請結合文本二簡要說明。

            組卷:2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寄梁先輩
            齊   己
            慈恩塔下曲江邊,別后多應夢到仙。
            時去與誰論此事,亂來何處覓同年。
            陳琳筆硯甘前席,角里煙霞待共眠。
            愛惜麻衣好顏色,未教朱紫污天然。
            【注】①梁先輩,即梁震,唐末進士,始終不接受官職,自號荊臺隱士。②齊己,晚唐詩僧。③陳琳,東漢文學家。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慈恩塔下”“曲江邊”點明兩人交往的地點,“夢”則突出了他們深厚的情誼。
            B.頷聯中“與誰論此事”“何處覓同年”以“反問”的語氣表達對知音難覓的遺憾與失落。
            C.頸聯化用東漢文學家陳琳文采斐然而“甘前席”的典故,高度稱贊梁震的文學才能。
            D.本詩是一首送別詩,審視現實冷峻平和,抒懷興感情意真摯,詩味與禪味相互滲透。
            (2)孫光憲在《白蓮集序》中認為齊己的詩歌具有“平淡而意遠”的特點,請結合本詩尾聯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41引用:6難度:0.6
          • 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
             
            ”一句表現了冉有對自己治國才能的肯定,但對于禮樂教化,就只能“
             
            ”,這表現了冉有的謙虛謹慎。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用“
             
             
            ”兩句描繪了一幅沐浴清流、臨風高臺的快樂景象。
            (3)《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重視教育百姓知孝悌之義,具體句子是“
             
             
            。”

            組卷:15引用:2難度:0.6

          五、《紅樓夢》(6分)

          • 11.簡答題: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中的“停機德”說的是《紅樓夢》中的哪個女子?其命運如何?請簡要分析。

            組卷:8引用:5難度:0.8

          六、作文(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出自《孝經》,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價值觀。立身即安身立命,進可做出可立于世間的事業,退能找到安頓靈魂的歸宿;行道即堅守道義、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揚名,不過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結果罷了;更強調揚名于“后世”而非“當世”,足以讓我們體會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
                  無數歷史名人正是深刻認識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揚名的關系,并踐行一生,才被世代所銘記;在當今社會,很多人卻直接把名利當作了目的。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聯想和思考?請以“立身、行道和揚名”為主題,結合現實寫一篇文章。
                  要求:綜合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8引用:1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