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沈陽市和平134中學九年級(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
-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或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沁園春(qìn) 成吉思汗(hàn) 惟余(只剩) B.莽莽(mǎng) 妖嬈(ráo) 風流人物(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 C.折腰(zhé) 稍遜(xùn) 略輸(稍差) D.滔滔(tāo) 風騷(sāo) 妖嬈(嬌艷美好) 組卷:35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嘶啞 (shī) 喉嚨(hóu) 洶涌(xiōng) B.吹刮(guā) 激怒(lù) 林間(jiàn) C.溫柔(róu) 黎明(lí) 羽毛(yǔ) D.歌唱(chàng) 深沉(chén) 腐爛(nàn) 組卷:36引用:1難度:0.8 -
3.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咫尺(zhǐ) 蓬蒿(gāo) 海誓山盟(méng) B.吶喊(nà) 感慨(gǎi) 長吁短嘆(xū) C.萬頃(qǐng) 干涸(hé) 盛氣凌人(líng) D.熾熱(zhì) 吞噬(shì) 相形見絀(zhuō) 組卷:47引用:1難度:0.8 -
4.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贊頌(zàn) 輕靈(lín) 黃昏(hūn) B.灑在(sǎ) 娉婷(pìn) 浮動(fú) C.鮮妍(yán) 冠冕(miǎn) 莊嚴(zhuāng) D.呢喃 (né) 梁間(jiān) 鵝黃 (é) 組卷:91引用:1難度:0.5 -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A.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不因為外物之優而喜,也不因自己之失而悲。 C.不因為外界環境的好壞或喜或憂,也不因為自己的心情好壞或樂或悲。 D.不因為外物之優和個人之得而喜,也不因為外物之劣和個人之失而悲。 組卷:8引用:1難度:0.8 -
6.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去國懷鄉 去:到,往 B.錦鱗游泳 錦鱗:美麗的魚 C.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誰與歸 歸:歸依 組卷:15引用:1難度:0.8 -
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漁人甚異之 B.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過清 D.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組卷:28引用:1難度:0.8 -
8.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選文景物一暗一明,觸發了“遷客騷人”一悲一喜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運用了動靜結合的寫法。 C.選文寫景狀物詞句整齊,辭采華美,音韻和諧。 D.選文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憂愁、盡情享樂的思想感情。 組卷:8引用:1難度:0.7
三、拓展
-
24.議論文閱讀。
善用語言的力量??①生活中,有人喜歡高談闊論,有人習慣低聲細語,有人說話綿里藏針……無論是日常攀談還是正式發言,語言都可謂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載體。所以,我認為,重視語言、善用語言,讓語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語言的力量,在言之成理。“言貴于有物,無物,非古也。”就拿開會發言來說,一個人的講話之所以能振奮人心、引起共鳴,關鍵在于相關語言都找到了恰當的支點,在事實和邏輯層面無懈可擊,有說服力。
??③語言的力量,在言之有德。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講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縱觀歷史長河,誓言“舍身為國”、發出驚人之語者不在少數,他們終能流芳千古,為民族精神注入生動元素。反觀那些“兩面人”、投機者,縱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沒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養的支撐,說出來的話自然無法令人信服。
??④語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龍》有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嘗不是語言的真義?話語真情充沛,邏輯嚴謹,自然能生發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訪焦裕祿事跡時情動于衷、揮灑熱淚,多年后,其采訪日記上仍依稀可見斑斑淚痕。有了真情的貫注,那么語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時光而歷久彌新。
??⑤反過來看,輕視語言的力量、忽視溝通的藝術,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誤解、觸發矛盾。現實中,有的干部一講話,群眾便皺眉搖頭,原因何在?問題就在于這些講話內容干癟、細咂無味,要么是脫離實踐的空話套話,要么是違背情理的廢話假話。譬如,有的鄉村動員植樹,長篇累牘都是綠化的道理,對大家最關心的樹苗供應等現實議題只字不提。再如,發生安全事故,人們最關切的是傷亡情況和救援進展動態,個別地方的新聞發布卻大篇幅著墨于“地方領導重視”,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種種,消解的都是群眾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當然,強調善用語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談,更不是否定行為的力量、落實的價值。語言是行動的影子,行動是語言的土壤。從這個角度說,從真理中汲取營養,在信仰中涵養定力,于情感中激發共鳴,有利于激發語言的力量。
(1)本文中心論點是什么?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用。
(4)文中②③④段能否調換位置,為什么?組卷:113引用:1難度:0.5 -
25.默寫填空。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
(3)但愿人長久,
(4)商旅不行,
(5)則有心曠神怡,組卷: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