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章 動物的主要群類》2020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12/13 19:0:2
一、單選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下列對脊椎動物的描述,錯誤的是( )
A.鯽魚的口與鰓蓋交替張合,這是魚在呼吸 B.企鵝、蝙蝠、鴕鳥都屬于脊索動物門的鳥綱 C.家鴿的呼吸方式稱為雙重呼吸,不論在吸氣還是在呼氣時,肺都在進行氣體交換 D.膈是哺乳動物所特有的結構,能將哺乳動物的體腔分為胸腔和腹腔兩部分 組卷:6引用:4難度:0.5 -
2.下列關于四種不同類群植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海南荔枝“妃子笑”,以果肉細膩甜美而揚名,屬于被子植物 B.腎蕨具有根、莖、葉,喜陰濕環境,通過孢子繁殖 C.葫蘆蘚植株矮小,根為假根,但莖中有導管,葉中有葉脈 D.水綿是多細胞藻類,生活在水中,無根、莖、葉的分化 組卷:50引用:2難度:0.6 -
3.下列動物中屬于兩棲類的是( )
A.娃娃魚 B.海馬 C.鯨魚 D.鱷魚 組卷:42引用:4難度:0.9 -
4.下列關于軟體動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都有柔軟的身體 B.都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C.種類非常多,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群 D.許多種類可以食用,是我國水產養殖的重要類群 組卷:26引用:4難度:0.7 -
5.鱷魚屬于爬行動物,下列有關鱷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 B.在水中產卵 C.用肺呼吸 D.有脊柱支撐身體 組卷:122引用:15難度:0.7 -
6.“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有關結構與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A.家鴿有堅硬角質喙,與飛行功能相適應 B.蝗蟲體表被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發,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 C.肺泡壁和肺部毛細血管壁都只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肺部的氣體交換 D.神經元有許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 組卷:31引用:5難度:0.9 -
7.一組在南美旅行的動物學家發現過一種被稱為“樹獺”的動物。他們除了發現這種動物行動非常緩慢外,還發現這種動物具有下列特點:皮膚上長有毛發,生產活著的小仔(胎生),熱血,靠肺呼吸。動物學家根據這些特點把樹獺歸類為( )
A.兩棲類 B.魚類 C.哺乳動物 D.爬行動物 組卷:26引用:4難度:0.7 -
8.北方的冬季,常常有人在厚厚的冰面上鉆洞捕魚,魚兒很快會聚集到冰孔周圍,主要原因是( )
A.洞口氧氣充足,有利于魚類呼吸 B.洞口光線明亮,魚兒喜歡有光的地方 C.洞口溫度較高,魚兒喜歡溫暖 D.魚到洞口尋找食物 組卷:14引用:13難度:0.9 -
9.下列關于動物生殖和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昆蟲的生殖離不開水,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受精 B.雌雄蛙的抱對現象有利于受精卵孵化成蝌蚪 C.鳥類的繁殖行為是對復雜的陸地環境的適應 D.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動物的產仔率 組卷:201引用:54難度:0.7
三、綜合題
-
28.獵豹是猛獸中跑的最快的一種動物,奔跑100米平均只用3秒。當獵豹捕食瞪羚時,都是先悄悄地接近瞪羚,距離30米左右時再猛撲過去。瞪羚發現危險后,會全力逃跑,猛跑一陣,又會立即改向一側跑去。即使這樣獵豹仍十有八九會追上并用前腿把它絆倒,然后用鋒利的牙齒咬住它的咽喉,直到斷氣。請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敘述中動物的行為是
A.取食行為 B.防御行為 C.繁殖行為 D.社會行為
(2)獵豹和瞪羚的食性不同,根據食性分類,獵豹應屬于
(3)獵豹和瞪羚的共同點是體表被毛、組卷:13引用:3難度:0.5 -
29.動物的生活環境不同,是與其結構特點相適應的。請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填空:
(1)深秋的夜晚,在屋檐下和地面上會看到許多小壁虎和蛐蛐。它們都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與干燥的陸地生活環境相適應。其中壁虎的身體覆蓋
(2)營水陸兩棲生活的青蛙是靠
(3)家鴿能在空中飛翔,這與它的食量大,
(4)兔、鹿和狼等哺乳動物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這是與他們具有發達的
(5)蝗災一般發生在干旱的年份,這說明蝗蟲能適應干旱的環境,原因是它具有外骨骼,能夠
(6)“蝗災”之所以發生的面積大、范圍廣,主要原因是蝗蟲具有發達的運動器官
(7)家兔的心臟與人的結構一樣的,分成組卷:29引用:4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