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北宸附中發展群四校聯考九年級(上)期中科學試卷
發布:2024/11/16 15:30:2
一、單選(本部分共有20道題,共60分)
-
1.規范操作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
稱量氫氧化鈉固體B.
稀釋濃硫酸C.
測液體pHD.
檢查氣密性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如圖是一款變色眼鏡,它的鏡片內含有溴化銀和氧化銅。在強光照射下,溴化銀分解成單質溴和銀,鏡片顏色變深;當光線變暗時,溴和銀在氧化銅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銀,鏡片顏色變淺。有關該眼鏡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塑料是有機合成材料 B.鈦合金屬于化合物 C.溴化銀分解后,銀元素的化合價降低 D.溴和銀化合成溴化銀前后,氧化銅化學性質不變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3.將稀鹽酸分別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無明顯現象。混合后相關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間均未發生化學反應 B.變化中都有新物質產生 C.混合后溶液酸堿性都不變 D.圖甲可表示酸堿反應的實質 組卷:86引用:13難度:0.5 -
4.金屬R與AgNO3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3AgNO3═R(NO3)3+3Ag,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R的金屬活動性比Ag強 B.金屬R可能是鐵 C.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置換反應 D.該反應前后R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5.下列情境中,對是否做功的判斷正確的是( )
A.足球被踢后,在草地上滾動的過程中,運動員對足球做功 B.司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車還是紋絲不動,司機對汽車做功 C.女孩把一箱報刊搬起來的過程中,女孩對箱子做功 D.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學生對書包做功 組卷:26引用:1難度:0.5 -
6.如圖所示的工具在正常使用時,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
A.
撬棒B.
筷子C.
食品夾D.
天平組卷:7引用:1難度:0.5 -
7.向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對反應前后燒杯中溶液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氯離子減少 B.鈉離子增加 C.酸性減弱 D.溫度升高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8.據報道,我省某民營企業研發的“天鵲”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這種火箭發動機用液態氧,液態甲烷作燃料,多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烷是有機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態氧是混合物 D.一定條件下液態氧和液態甲烷能發生化學反應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9.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
選項 物質 雜質 方案 A Cu粉 Zn粉 加入足量CuCl2溶液后過濾、洗滌、干燥 B CO氣體 CO2氣體 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干燥 C NaCl固體 Na2CO3固體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后蒸發 D BaCO3固體 BaCl2固體 加水溶解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蒸發 A.A B.B C.C D.D 組卷:38引用:8難度:0.5 -
10.在氯化鋇溶液中加入某種試劑,得到無色溶液和白色沉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入的試劑一定是硝酸銀溶液 B.加入的試劑可能是二氧化碳 C.無色溶液可能呈酸性 D.白色沉淀一定不溶于稀硝酸 組卷:47引用:2難度:0.5 -
11.小樂將鐵粉和硫粉以適當的質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網上,然后用燒紅的玻璃棒一端接觸混合物,等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后,撤離玻璃棒,反應能繼續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固態物質,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參與反應的鐵和硫都屬于金屬單質,生成的黑色固體物質屬于鹽 B.混合物有紅熱現象,可作為此變化是化學變化的證據 C.反應需要用紅熱的玻璃棒加熱,說明此反應為吸熱反應 D.用磁鐵吸引可以證實反應中鐵已從游離態變成化合態 組卷:48引用:6難度:0.5 -
12.如圖所示,對于圖片中所描述的物理過程,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圖甲,厚玻璃內的空氣被壓縮時,空氣的內能減少 B.圖乙,瓶子內的空氣推動塞子跳起時,空氣的內能減少 C.圖丙,試管內的水蒸氣推動了塞子沖出時,水蒸氣的內能增大 D.圖丁,汽缸內的氣體推動活塞向下運動時,氣體的內能增大 組卷:7引用:1難度:0.5
三、解答題(本部分共有11道題,共73分)
-
36.為了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含量,小樂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0.0g石灰石放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實驗測得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整個過程不考慮稀鹽酸的揮發和氣體的溶解,石灰石中的雜質也不與稀鹽酸反應。求:
(1)產生CO2的總質量為
(2)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組卷:22引用:3難度:0.5 -
37.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系列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個在中國流傳的古老的神話故事。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表面,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
(1)“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后首先將被送入一個橢圓形地球同步軌道,這一軌道離地面最近距離為200千米,最遠為5.1萬千米。衛星離地球中心最近的點叫做近地點,離地球中心最遠的點叫做遠地點。衛星從近地點運動要遠地點的過程中,它的動能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著陸過程中逐漸減速,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選定相對平坦區域后開始勻速緩慢垂直下降。在此過程中,若不考慮其質量變化,它的機械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它的重力做功為 J。(已知“嫦娥四號”探測器的質量為1000千克,月球表面的物體重力和質量的比值為g月=1.63N/kg)
(3)“嫦娥四號”探測器到達月球表面后,展開太陽能電池帆板,對著太陽方向,太陽能帆板工作時,將 能轉化為 能。組卷:17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