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佛山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段考地理試卷(3月份)
發布:2024/12/29 9:0:2
一、單選題(每題1分,共48分)
-
1.冬季,我國北方寒冷南方溫暖的氣候特點深入人心,然而“北方不懂南的冷,南方不懂北的暖”。近幾年,隨著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北方人逐漸懂得南方冬天的“冷”;同時,南方部分城市也實現了供暖,南方人對北方冬天的“暖”也理解了。讀圖,圖1為基于體感溫度的集中供暖分區;圖2為基于空氣溫度的傳統集中供暖分區。完成1~3題。
對比兩幅圖,南方哪個省級行政區供暖需求最高( )A.四川 B.湖南 C.江西 D.江蘇 組卷:2引用:0難度:0.60 -
2.冬季,我國北方寒冷南方溫暖的氣候特點深入人心,然而“北方不懂南的冷,南方不懂北的暖”。近幾年,隨著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北方人逐漸懂得南方冬天的“冷”;同時,南方部分城市也實現了供暖,南方人對北方冬天的“暖”也理解了。讀圖,圖1為基于體感溫度的集中供暖分區;圖2為基于空氣溫度的傳統集中供暖分區。完成9~11題。
關于“北方不懂南的冷,南方不懂北的暖”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有( )
①南方地區冬季濕度較高
②北方地區房屋保溫和供暖設施齊全
③南北方信息交流不通暢
④北方地區冬季風力較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3.冬季,我國北方寒冷南方溫暖的氣候特點深入人心,然而“北方不懂南的冷,南方不懂北的暖”。近幾年,隨著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北方人逐漸懂得南方冬天的“冷”;同時,南方部分城市也實現了供暖,南方人對北方冬天的“暖”也理解了。讀圖,圖1為基于體感溫度的集中供暖分區;圖2為基于空氣溫度的傳統集中供暖分區。完成9~11題。
南方城市地區要實現集中供暖的主要阻力是( )A.電力供應不充足 B.技術不成熟 C.供暖改造項目復雜 D.資金短缺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長城是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線 B.天山是柴達木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線 C.巫山是黃淮平原與四川盆地的分界線 D.大興安嶺是內蒙古自治區與吉林、黑龍江、遼寧的分界線 組卷:11引用:2難度:0.7 -
5.如圖為過M點(128°E、48°N)沿經線和緯線所做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5~7題。
若①、②兩地處于同一山脈,則關于該山脈敘述正確的是( )A.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B.是我國農耕區與牧區的分界線 C.主峰處有旅游名勝長白山天池 D.典型植被為針葉林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6.如圖為過M點(128°E、48°N)沿經線和緯線所做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5~7題。
M地所在省區( )A.重工業和農業較為發達 B.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C.草原面積廣闊;畜牧業發達 D.人口稠密,勞動力數量多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7.如圖為過M點(128°E,48°N)沿經線和緯線作的相同長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18~19題。
關于圖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 B.結冰期長 C.汛期只出現在夏季 D.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組卷:3引用:0難度:0.30 -
8.“中國龍”——黃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但其身體上也存在許多“病癥”(如圖所示),完成8~9題。
黃河各河段的“病癥”,其主要成因及對癥的藥方對應正確的是( )A.“大量脫發”——氣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壩 B.“動脈阻塞”——過度放牧與墾殖——建立自然保護區 C.“腹瀉”——地表植被破壞——退耕還林、還草 D.“腳腫”——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地形崎嶇——在下游修筑梯田 組卷:0引用:0難度:0.60
二、綜合題。(本大題2小題,第49題26分,第50題26分,共52分)
-
4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喜光、喜高溫,成熟期降水少利于保障纖維品質和采摘。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該地棉花9-10月成熟,早期多依賴人工采摘,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機械化采摘率已近70%。如圖示意塔里木盆地棉花產區的分布。
(1)說明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的原因。
(2)描述塔里木盆地棉花產區的分布特征。
(3)簡述該區域利于棉花生長的氣候條件。
(4)說明當地積極推廣機械化采摘棉花的原因。組卷:5引用:8難度:0.6 -
5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鹽風化是指巖石表面的鹽分隨著降水滲入巖石孔隙(或裂隙)中,向巖石背風面活動,在干燥的背風面結晶、膨脹,導致巖石背風面崩裂,在巖石表面形成坑坑洼洼的風化穴。據現在的地理學研究成果表明:黃河兩岸的巖石是距今約2億多年三疊紀時形成的砂巖,黃河形成于距今約100萬年左右。據考證,位于圖1中黃河大峽谷甲地的“黃河水蝕浮雕”,形成歷史很短,現在還在不斷形成中,且在遠離黃河岸的巖石上,也有同樣的風化穴。如圖1為黃河大峽谷地形圖,如圖2為“黃河水蝕浮雕”照片。
(1)與黃河河套段相比,簡述黃河大峽谷段水文特征的變化。
(2)黃河大峽谷進一步下切,請推測“黃河水蝕浮雕”的變化特點。
(3)有人認為“黃河水蝕浮雕”名不符實,請根據材料為該觀點找出科學的證據。
(4)根據鹽風化的原理,指出該地區發生鹽風化作用的氣候條件。組卷:14引用: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