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十二區縣重點學校聯考高考地理一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9小題,每小題6分,共45分)
-
1.地幔柱是炙熱地幔巖石的狹窄柱狀體,能在地球表面形成火山活動的熱點,有些地幔柱是從大洋板塊中央的下面而不是板塊交會帶升上來的。圖1為夏威夷島下面的一個從太平洋板塊中部升起來的地幔柱,當板塊在地幔柱上面運動時,就形成了火山帶。隨著板塊的運動,每一座火山就被從熱點搬移開。圖2為不同島嶼形成的時間,據此,完成1~2題。
下列關于夏威夷群島敘述正確的是( )A.地幔柱位于大洋中脊 B.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干旱少雨 C.巖石以火山噴發物堆積形成的沉積巖為主 D.巖石的物質來源主要為軟流層 組卷:9引用:0難度:0.60 -
2.地幔柱是炙熱地幔巖石的狹窄柱狀體,能在地球表面形成火山活動的熱點,有些地幔柱是從大洋板塊中央的下面而不是板塊交會帶升上來的。圖1為夏威夷島下面的一個從太平洋板塊中部升起來的地幔柱,當板塊在地幔柱上面運動時,就形成了火山帶。隨著板塊的運動,每一座火山就被從熱點搬移開。圖2為不同島嶼形成的時間,據此,完成1~2題。
根據圖上信息可以推斷太平洋板塊向方向運動( )A.東南 B.西北 C.東北 D.西南 組卷:8引用:0難度:0.50 -
3.都市區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空間上表現為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圍與之聯系緊密的外圍區域的結合,反映城市功能區覆蓋到的空間范圍。其大小可作為判定城市大小的主要依據。如表為2010年東、中、西部各級都市區數量及人口比重變化表。據此,完成3~4題。
地區 都市區數量(個) 都市區人口 Ⅰ級 Ⅱ級 Ⅲ級 Ⅳ級 合計 較2000年增減 占全國都市區總人口比重(%) 與2000年變化(百分點) 占全國Ⅰ級
都市區人口比重(%)與2000年變化(百分點) 東部 13 11 22 20 66 +6 64.6 +3.7 84.7 -6.1 中部 1 7 12 22 42 +5 19.9 -3.6 4.4 -4.8 西部 2 7 5 6 20 0 15.5 -0.1 10.9 +10.9
下列關于我國都市區空間分布特征及變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都市區數量,呈現東、中、西部依次遞減的態勢
②都市區沿海、沿江、沿邊密集分布的格局明顯
③與2000年相比,都市區人口向東部的集聚正在強化
④與2000年相比,中部都市區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組卷:7引用:0難度:0.60 -
4.都市區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空間上表現為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圍與之聯系緊密的外圍區域的結合,反映城市功能區覆蓋到的空間范圍。其大小可作為判定城市大小的主要依據。如表為2010年東、中、西部各級都市區數量及人口比重變化表。據此,完成3~4題。
地區 都市區數量(個) 都市區人口 Ⅰ級 Ⅱ級 Ⅲ級 Ⅳ級 合計 較2000年增減 占全國都市區總人口比重(%) 與2000年變化(百分點) 占全國Ⅰ級
都市區人口比重(%)與2000年變化(百分點) 東部 13 11 22 20 66 +6 64.6 +3.7 84.7 -6.1 中部 1 7 12 22 42 +5 19.9 -3.6 4.4 -4.8 西部 2 7 5 6 20 0 15.5 -0.1 10.9 +10.9
下列有關Ⅰ級都市區的分析,正確的是( )
①西部地區因為區域發展差異明顯,Ⅰ級都市區更具發展優勢
②東部地區有區位及城市網絡化發展等優勢,Ⅰ級都市區數量最多
③中部地區主要發展中小城市,導致Ⅰ級都市區數量較少
④我國應大力發展Ⅰ級都市區,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組卷:7引用:0難度:0.60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個小題,共55分)
-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1為M國周邊地理環境圖。
材料二:2018年,擁有1630萬人口的M國成為西非棉花產量最大的國家。
材料三:熱帶輻合帶是指從南、北兩半球來的氣流在赤道附近輻合而成的多雨帶。圖2是A、C兩地6月份風頻玫瑰圖。
材料四:M國境內的N濕地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季節性濕地,這片巨大的綠洲是水鳥的重要棲息地。定期洪水不僅支撐了生態系統的健康,也保證了豐水期大型輪船的通航。
材料五:圖1中D處為尼日利亞的奧貢廣東自由貿易區位置。表為奧貢廣東自由貿易區的氣候資料。月份 1 2 3 4 5 6 日平均最高氣溫(℃) 32.2 33.1 32.7 32.1 30.9 29.2 降水(mm) 14.3 42 77.1 142.4 204.8 312.2 月份 7 8 9 10 11 12 日平均最高氣溫(℃) 28.1 28.1 28.9 30.4 31 31.9 降水(mm) 256.9 112.4 167.1 135.8 54 19
(2)結合圖文材料,從盛行風角度,分析6月份A地氣象災害產生的原因。
(3)結合材料四,從水位季節變化角度,簡析圖示位置修建水壩將對其下游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4)據表氣候資料補充完成圖3。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1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如圖為祁連山周邊地形圖以及青海湖的地理位置。
材料二:青海湖形成初期,通過倒淌河與黃河水系相通,后逐漸演變為咸水湖;現在青海湖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風力最小,表層水溫平均為16℃,底層水溫平均為9.5℃;秋季風力開始逐漸增大,水溫分層現象逐漸消失。
(1)描述河西走廊地區城市的分布特點,寫出影響這些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只寫一個)。
(2)依據材料二,說出兩條青海湖由淡水湖演變成咸水湖的原因。
(3)結合材料,分析青海湖底層和表層水溫差異在秋冬季節變小的原因。
(4)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河西走廊地區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主要面臨的問題有哪些。組卷:1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