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18 6:30:2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及其組成物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細胞核中存在糖類以及核酸與蛋白質相結合形成的結構 B.動物細胞的細胞膜上不存在轉運麥芽糖的載體蛋白 C.酵母菌中的內質網是加工、分類、包裝和發送蛋白質的細胞器 D.細胞質基質的pH高于溶酶體內的,但H+進入溶酶體的方式為主動運輸 組卷:12難度:0.6 -
2.一個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的神經細胞的數目是(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組卷:0引用:3難度:0.7 -
3.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間,變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對緩沖物質對血液酸堿度起緩沖作用
②通過呼吸系統可不斷排出CO2
③血漿中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由腎臟隨尿排出體外
④神經系統對呼吸運動強度的調節有利于維持血液pH的相對穩定
⑤食物中的堿性物質與新陳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所構成的緩沖物質調節了血液pH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組卷:8引用:2難度:0.7 -
4.如圖為人體體液中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 />
A.①、②、③依次為淋巴、血漿、組織液 B.激素不可以存在于②中 C.正常情況下,蛋白質水解酶不會存在于①中 D.①與②、④相比含有較少的蛋白質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5.下列關于神經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條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條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B.生物可以對刺激作出反應,但并不都屬于反射活動 C.經常運用已學過的生物學概念去解釋相關的生命現象,概念就不容易遺忘 D.人類語言活動中的聽、說、讀、寫分別由大腦皮層不同的區域控制,它們相互獨立 組卷:19引用:5難度:0.7 -
6.當人攝入咸味食物時,某些味覺細胞將產生動作電位并傳到大腦皮層,形成咸味覺。下列關于咸味覺產生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動作電位的產生過程不直接消耗ATP B.動作電位在傳入神經纖維上單向傳導 C.咸味覺的產生過程屬于非條件反射 D.電刺激大腦皮層特定區域,也可產生咸味覺 組卷:10引用:2難度:0.7 -
7.如圖表示人體的某反射弧模式圖,請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圖中所示反射弧中共有2個突觸,3個神經元 B.刺激圖中②處,結構3處檢測不到動作電位 C.反射活動發生時,興奮在②結構上雙向傳導 D.若③處受到破壞,刺激②處機體沒有感覺也沒有反射活動產生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8.下列關于縮手反射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在脊髓 B.縮手反射的反射弧是單突觸反射弧 C.反射活動的發生需要反射弧結構完整 D.反射活動中需要神經遞質參與興奮的傳遞 組卷:7引用:2難度:0.8 -
9.如圖是反射弧的模式圖,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觸的組成部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h2>
A.興奮在結構c和結構b的傳導速度不同 B.正常機體內,興奮在b上的傳導是單向的 C.反射弧的五個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產生興奮 D.Ⅱ處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組卷:26引用:2難度:0.7 -
10.如圖為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r />
A.當興奮傳至突觸末梢時引起Ca2+內流從而加速神經遞質的釋放 B.過程①釋放的神經遞質會引起突觸后膜電位轉化為外負內正 C.過程③可說明神經遞質發揮作用后部分物質可以循環利用 D.過程①和過程③體現了神經遞質跨膜運輸時具有雙向性 組卷:77引用:3難度:0.5 -
11.當我們摸到很燙的東西時會迅速縮手,但在醫生從指尖抽血時卻不縮手。下列關于不自覺縮手和主動不縮手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參與不自覺縮手的神經細胞少于主動不縮手 B.不自覺縮手的過程中沒有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 C.主動不縮手體現了大腦皮層對脊髓功能的調控 D.扎破指尖感到疼不止大腦皮層一種神經中樞參與 組卷:20引用:8難度:0.6 -
12.如圖是某反射弧的模式圖(a、b、c、d、e表示反射弧的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觸的組成部分),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A.正常機體內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是單向的 B.切斷d、刺激b,會引起效應器收縮 C.興奮在結構d和結構b的傳導速度相同 D.Ⅰ處發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組卷:2難度:0.7
三、填空題:共計30分.
-
37.根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圖1中下列液體的名稱A液
(2)細胞1所處的內環境是組卷:3引用:2難度:0.6 -
38.俗話說“苦盡甘來”,但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即便在苦藥里加糖,仍會感覺很苦。這是為什么呢?科學家通過研究揭開了其中的奧妙。原來,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顎表皮上專門的味細胞(TRC)識別,經信號轉換后,傳遞至匹配的神經節神經元。然后.這些信號再經腦干孤束吻側核(NST)中神經元突觸傳導,最終抵達味覺皮層。在味覺皮層中,產生甜味和苦味的區域分別稱為CeA和GCbt(如圖)。
(1)味細胞上受體的本質是
(2)神經沖動在②處的傳導形式為
(3)據圖中的信息解釋“甜不壓苦”和“苦盡甘來”的生物學機制是:當動物攝入甜味物質,能在CeA產生甜的感覺,但該信息組卷:7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