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滄州市高考地理二模試卷
發布:2024/12/4 11: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部,北部和東北部為山地、高原,中部為平原。泰國盛產多種水果,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收獲季節一般是在3一8月。近年來,泰國熱帶水果種植業發展較快,產量不斷提高,榴蓮、龍眼、紅毛丹和莽吉柿的出口量已位居全球第一。據此完成1~2題。
近年來,泰國水果產量不斷提高主要得益于( )A.地處熱帶,光熱水條件優越 B.熱帶風暴影響小,風調雨順 C.不斷引入先進果樹管理技術 D.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發展 組卷:2引用:0難度:0.80 -
2.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部,北部和東北部為山地、高原,中部為平原。泰國盛產多種水果,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收獲季節一般是在3一8月。近年來,泰國熱帶水果種植業發展較快,產量不斷提高,榴蓮、龍眼、紅毛丹和莽吉柿的出口量已位居全球第一。據此完成1~2題。
泰國水果種類繁多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 B.地形 C.土壤 D.河湖 組卷:2引用:0難度:0.60 -
3.通天河位于長江上游,在青海省境內由楚瑪爾河、沱沱河、尕爾曲、布曲、當曲匯合而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徑流量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觀測發現,受氣候變暖的影響,通天河支流沱沱河的徑流量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世紀90年代末一直呈增加趨勢,但通天河徑流量卻呈下降趨勢。如圖為通天河流域示意圖,下表為位于通天河流域的直門達水文站各月徑流量級別(豐水年、偏豐年、正常年、偏枯年、枯水年)出現頻率(單位:%)統計表。據此完成14~16題。
徑流量級別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豐水年 2 2 0 2 13 13 20 13 22 4 2 2 偏水年 9 7 2 11 11 11 4 16 4 13 17 11 正常年 71 78 89 76 38 38 38 40 38 47 66 76 偏枯年 18 13 9 11 25 20 18 20 18 17 15 11 枯水年 0 0 0 0 13 18 20 11 18 19 0 0
春季,通天河徑流量正常年出現頻率較高,說明該時段河流( )A.進入降水豐富的季節 B.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C.地下凍土層大量融化 D.河流水集中匯入湖泊 組卷:4引用:0難度:0.50 -
4.通天河位于長江上游,在青海省境內由楚瑪爾河、沱沱河、尕爾曲、布曲、當曲匯合而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徑流量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觀測發現,受氣候變暖的影響,通天河支流沱沱河的徑流量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世紀90年代末一直呈增加趨勢,但通天河徑流量卻呈下降趨勢。如圖為通天河流域示意圖,下表為位于通天河流域的直門達水文站各月徑流量級別(豐水年、偏豐年、正常年、偏枯年、枯水年)出現頻率(單位:%)統計表。據此完成14~16題。
徑流量級別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豐水年 2 2 0 2 13 13 20 13 22 4 2 2 偏水年 9 7 2 11 11 11 4 16 4 13 17 11 正常年 71 78 89 76 38 38 38 40 38 47 66 76 偏枯年 18 13 9 11 25 20 18 20 18 17 15 11 枯水年 0 0 0 0 13 18 20 11 18 19 0 0
在氣候變暖趨勢下,通天河徑流量卻在減少,合理的解釋是( )A.長江河源區降水量趨于減少 B.通天河流域冰川基本消失 C.水利工程設施改變水文特性 D.植被涵養水源的功能減弱 組卷:6引用:0難度:0.50
(二)選考題:共8分。請考生從2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旅游地理]
-
19.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與觀念更新,利用難得的節假日攜一家老小外出旅游已蔚然成風。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打亂了很多人出行的計劃。調查發現,在疫情動態清零期間,周邊游和戶外游的人數增多,如石家莊鹿泉區的山前大道成為疫情動態清零期間石家莊市區游客的青睞之地。鹿泉區山前大道是貫通鹿泉區南北的快速路,全長約50千米,將封龍山、龍泉湖濕地公園、龍泉寺、西部長青、動物園、抱犢寨、土門關、谷家峪等15個沿途景,點串聯起來,成為石家莊西部山前區一條“玉帶穿珠”式的生態之路、旅游之路、發展之路。
分析疫情動態清零期間,鹿泉區山前大道石家莊市區游客人數增多的主要原因。組卷:1引用:1難度:0.5
[環境保護](8分)
-
20.在異常高溫和降水虧缺的共同作用下,通常造成局地土壤濕度持續虧損、蒸發(騰)量增加,這種發展迅速、預見期短、強度大、破壞性強的干旱事件被稱為驟旱。有關專家研究結果顯示,未來中國發生驟旱的風險可能顯著增加,到21世紀中葉,貴州、廣西、廣東、浙江等南方濕潤省(區)驟旱風險將增加40%,北方半干旱地區驟旱風險卻有所降低。驟旱事件的增加主要由人類溫室氣體大量排放造成。
推測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我國南方濕潤地區驟旱風險增加的原因。組卷:9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