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金華市六校八年級(下)第三次月考科學試卷
發布:2024/6/16 8:0:1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
1.如圖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驗滿的主要操作過程,其中需要糾正的是( )
A.
氣密性檢查B.
氣體驗滿C.
添加試劑D.
制取并收集氣體組卷:6引用:4難度:0.5 -
2.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我國滑雪運動員所用的滑雪杖材質為鋁合金。如圖為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其中不能直接體現的信息是( )
A.原子序數 B.元素的類別 C.中子數 D.相對原子質量 組卷:17引用:3難度:0.5 -
3.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C.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D.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鎂 組卷:25引用:1難度:0.5 -
4.下列實驗能證明土壤中存在空氣的是( )
A. B. C. D.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5.把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內可以防腐、保鮮,這是因為氮氣是一種化學性質較不活潑的氣體。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
A.氮原子 B.氮分子 C.氮離子 D.氮元素 組卷:20引用:3難度:0.5 -
6.淡溪楊梅是樂清的特色農產品。種植楊梅理想的土壤是壤土類土壤,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下列按體積分數構建的土壤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組卷:58引用:4難度:0.5 -
7.如圖所示家庭用電中的幾個實例,其中,對圖中實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甲中測電筆的使用方法是正確的 B.乙中電路的接法是正確的 C.丙中有關家庭用電中電路的連接是正確的 D.丁中濕手接觸臺燈的做法是正確的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8.有人發明了一種“發電地板”,如圖所示。發電地板的主要部件由永磁體和線圈組成,行人或車輛通過時,擠壓地板使永磁體和線圈發生相對運動,便能發電。該發電地板的工作原理與下列哪個選項的實驗原理相同( )
A. B. C. D. 組卷:34引用:7難度:0.5 -
9.下面是教材中四個重要的實驗示意圖。所用科學方法與其它三個不同的是( )
A.圖①用磁感線描述磁場分布 B.圖②實驗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 C.圖③實驗證明光是葉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D.圖④實驗證明動物的呼吸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10.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屬于氧化物 B.物質丙的化學式是CH3OH C.反應中,乙、丁兩種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3:1 D.物質丁的化學式是CO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11.如圖,集氣瓶中充滿二氧化碳,大燒杯中燃著 2 支高低不等的蠟燭,實驗時打開止水夾,移開玻璃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觀察到高的蠟燭先熄滅 B.只打開止水夾,不移開玻璃片,會看不到實驗現象 C.蠟燭會熄滅,是因為二氧化碳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 D.去掉燒杯中的 1 支蠟燭,不能得出同樣的實驗結論 組卷:40引用:2難度:0.5
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30、31題6分,32題7分,33、34題8分,共35分)
-
33.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升高,會導致溫室效應進而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如氣候異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等。
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如圖甲),樹立了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擔當,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模擬二氧化碳產生溫室效應,左側集氣瓶中盛放空氣,右側氣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氣體,如果觀察到
(2)圖丙是自然界中碳一氧循環的示意圖,結合圖丙分析當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騎行共享單車,倡導綠色出行
B.踐行光盤行動,杜絕鋪張浪費
C.推廣火力發電,滿足用電需求
D.開展植樹造林優化生態環境
(3)2022年4月28日我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一催化》上發表成果一一實現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合成,開辟了一條二氧化碳轉化的新途徑。假設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碳元素的轉化率為100%,合成36kg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可以吸收組卷:177引用:4難度:0.5 -
34.在以“探究藻類植物如何進行生命活動”項目化學習實踐中,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兩個小燒杯,一個盛有土壤浸出液與適量的黑藻,另一個裝有適量的CO2緩沖液(CO2緩沖液能使裝置內CO2濃度不變),再往水槽內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個大燒杯罩住兩個小燒杯(如圖)。在光照下實驗持續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大燒杯內的水面下降,水槽的水面上升,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請分析實驗過程,并結合所學知識作出解釋。
組卷:20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