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滬教版九年級下冊《第9章 化學與社會發展》2024年單元測試卷(2)

          發布:2024/9/9 14:0:8

          一、選擇題

          • 1.下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組卷:3引用:3難度:0.9
          • 2.目前我國電力供應仍很緊張,需大力發展電力工業.下列利用化學能發電的方法是(  )

            組卷:5引用:4難度:0.9
          • 3.在丹麥舉行的全球氣候大會上,各國都提出了新能源計劃.新能源應具有原料易得、燃燒時產生熱量多、且不會污染環境的特點,這種前途廣闊的能源是(  )

            組卷:15引用:2難度:0.9
          • 4.水可以造福人類,但水被污染后卻給人類造成災難.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項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
            ①抑制水中所有動植物的生長;
            ②不任意排放工業廢水;
            ③禁止使用農藥化肥;
            ④生活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再排放;
            ⑤減少空氣中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防止形成酸雨.

            組卷:17引用:8難度:0.7
          • 5.SO2和CO2的大量排放分別是造成酸雨和溫室效應的直接原因。SO2與CO2比較,在性質上有一些共同點,如:密度都比空氣大,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也有不同點,如:SO2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且有毒,SO2可使品紅溶液褪色。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43引用:6難度:0.9
          • 6.“綠色化學”是21世紀化學發展的主導方向.“綠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消除污染,包括“綠色生產”和“綠色銷毀”等內容.以下做法屬于“綠色化學”的是(  )

            組卷:13引用:3難度:0.9
          • 7.下列有關環境保護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

            組卷:15引用:6難度:0.9

          四、解答題

          • 21.美國《科學美國人》雜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資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數據: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的幾條主要去路:
            ①直接反射 52,000×109kJ/s
            ②以熱能方式離開地球 81,000×109kJ/s
            ③水循環 40,000×109kJ/s
            ④大氣流動 370×109kJ/s
            ⑤光合作用 40×109kJ/s
            請選用以上數據計算:
            (1)地球對太陽能的利用率約為 23.3%;
            (2)通過光合作用,每年有 1.26144×1018kJ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每年按365天計);
            (3)每年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為我們生存的環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質量為A.試根據能量關系列出A的計算式.設每生成一分子葡萄糖(C6H1206)消耗能為Q kJ. A=
            3
            .
            3302016
            ×
            10
            20
            Q
            g.

            組卷:10引用:3難度:0.1

          五、科學探究題

          • 22.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在集氣瓶內放了少量水來吸收SO2,實驗結束后,集氣瓶內仍殘留一定量的SO2。圍繞如何處理這些SO2的問題,同學們進行了相關探究。
            【提出問題】
            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由此想到,選用氫氧化鈉等堿性溶液吸收SO2,效果會怎樣?
            【設計與實驗】
            用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做對比實驗(SO2不溶于植物油也不與其反應),如圖所示:

            (1)為確保實驗的準確性,要先檢查裝置的
             

            (2)實驗開始時,先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再將注射器內等體積的水和NaOH溶液分別注入充滿SO2的集氣瓶中。
            (3)充分吸收SO2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實驗后進入兩個集氣瓶內植物油的體積。
            【結論與解釋】
            (4)甲實驗中,SO2溶于水且與水反應生成H2S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可用
             
            來測定該溶液的酸堿度。
            (5)乙實驗中,SO2與NaOH發生反應最終生成NaHSO3
            (6)分析實驗現象得知,用堿性溶液比用水吸收SO2的效果
             

            【拓展與遷移】
            (7)工業上常用氨水吸收SO2,得到的(NH42SO3可用作化肥,但在實驗室里吸收SO2,一般選用NaOH溶液而不選用氨水,主要是考慮氨水的
             
            性。
            (8)在必須用煤作燃料的情況下,要減少SO2的排放,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組卷:29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