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1章 鹽 化肥》2021年單元測試卷(17)
發布:2024/11/14 1:30:1
一、單選題
-
1.下列鑒別物質的方法錯誤的是( )
A.用加熱的方法鑒別碳酸氫銨和食鹽 B.用肥皂水鑒別蒸餾水和澄清石灰水 C.用燃著的木條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D.用二氧化錳鑒別蒸餾水和雙氧水 組卷:27引用:3難度:0.7 -
2.物質的俗名、化學式一致的是( )
A.膽礬 CuSO4 B.熟石灰 CaO C.純堿 NaOH D.水銀 Hg 組卷:18引用:3難度:0.9 -
3.在粗鹽提純的實驗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以加快氯化鈉的溶解速度 B.用藥匙將蒸發皿中的白色固體直接轉移到紙上 C.蒸發操作結束后,將蒸發皿放在石棉網上 D.實驗結束后所得到的氯化鈉固體還是混合物 組卷:61引用:2難度:0.7 -
4.下列對某一主題知識歸納,正確的一組是( )
A.生活常識:硬水與軟水--觀察顏色區別 B.物質鑒別:食鹽與亞硝酸鈉--品嘗味道 C.安全常識:長時間堆放的柴草--要及時翻動 D.“一定”與“不一定”: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5.下列關于“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稱量:用托盤天平稱出5g粗鹽,用量筒量取10mL水 B.溶解:將水倒入燒杯,逐漸加入粗鹽,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至粗鹽不再溶解為止 C.過濾:將燒杯內的所有物質全部倒入過濾器內,邊倒邊用玻璃棒攪拌 D.蒸發:將所得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邊加熱邊用玻璃棒攪拌,至較多晶體析出停止加熱 組卷:283引用:3難度:0.6 -
6.類推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類推結果正確的是( )
A.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B.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 C.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所以CO2是酸 D.堿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藍,所以能使石蕊溶液變藍的溶液呈堿性 組卷:178引用:3難度:0.6 -
7.PLA是一種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緩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為了測定7.2g PLA樣品中氧元素的質量,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
【實驗設計】查閱資料,無水硫酸銅遇水由白色變成藍色。
將7.2g PLA樣品充分燃燒,分別吸收燃燒產物并通過清晰可見的現象檢驗吸收是否完全,正確連接裝置,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裝置 乙 丙 丁 戊 實驗前質量/g 160 150 150 100 實驗后質量/g 163.6 150 163.2 100 A.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是:甲→乙→丙→丁→戊 B.實驗中干燥純凈的氧氣可以換成干燥的空氣 C.7.2g PLA樣品中含有3.2g 氧元素 D.PLA中碳氫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9:1 組卷:80引用:3難度:0.5 -
8.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發生反應且無明顯現象的是( )
A.BaCl2與Na2SO4 B.HCl與NaHCO3 C.KNO3與NaOH D.NaOH與HCl 組卷:106引用:5難度:0.7
五、計算題
-
23.現有HCl與CaCl2的混合溶液,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假設反應都是充分完全):
【實驗數據】實驗共記錄了兩組數據:
第①組,氣體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質量增加4.4g;
第②組,沉淀完全后,經過濾、洗滌、烘干后得到固體的質量為10g。
根據實驗設計及有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
(1)實驗中生成的氣體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時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保留結果至0.1%,下同)
(3)實驗中混合溶液與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經過濾后所得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不考慮過濾中的損失。)組卷:160引用:4難度:0.1 -
24.Na2CO3中往往會含有少量的NaCl,現在一燒杯中盛有20.4g的固體混合物,向其中逐漸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放出氣體的總質量與所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曲線如下圖所示,請根據題意回答問題:
①當滴加稀鹽酸至圖中B點時,燒杯中溶液的pH
②求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
③當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時,燒杯中為不飽和溶液(常溫),通過計算求出其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組卷:27引用: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