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育華學校九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
1.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下列不能成為改革開放原因的是( )
A.通過改革開放,調動和聚集了一切積極因素,提高了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B.通過改革開放,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D.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組卷:7引用:4難度:0.7 -
2.改革開放近40年來,老百姓的生活日漸“住房寬敞心頭亮,交通發達道路暢,轎車進家成時尚,通信便捷新式樣,休閑娛樂促健康“來描述身邊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你能看出( )
①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我國已經不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③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觀念變化
④人民的生活已達到全面小康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組卷:30引用:18難度:0.7 -
3.2017年10月,國家旅游局官方網站發布了由國家旅游局、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等10多個部門和單位共同制定并印發的《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該方案中顯示,聊城市共有64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這些舉措( )
①有利于逐步實現我市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符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③能保證我市脫貧攻堅目標徹底實現
④有利于解決我市民生問題,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組卷:12引用:7難度:0.7 -
4.2016,我市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力度,立足“插花式”特征,精確瞄準脫貧攻堅的“靶子”,開對精準脫貧的“方子”,大力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脫貧攻堅首戰報捷。你對我市這一扶貧舉措的認識是( )
①有利于我市居民共享扶貧成果
②有利于縮小我市居民的貧富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③有利于在全市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④確保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組卷:133引用:22難度:0.9 -
5.2017年10月16日22時,科學家們在多國宣布成功探測到第一例雙中子星引力波事件,人類首次窺見引力波源頭的奧秘。我國包括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國內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望遠鏡在內的多臺設備參與觀測引力波時間,我國科研人員還借助引力波光譜解開了宇宙中金、銀等超鐵元素的產生之謎。我國成功參與觀測引力波事件( )
A.是我國自主創新、艱苦奮斗的結果 B.表明我國把科技創新作為中心工作 C.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D.生動詮釋了文化建設是第一生產力 組卷:6引用:3難度:0.8 -
6.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主要是因為( )
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
②積極實施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
③自主創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④創新是戰勝困難和挫折的重要途徑之一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組卷:13引用:5難度:0.9 -
7.中央財政預算2015年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達到697.2億元,以保證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學后正常運轉和”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國家重視教育問題,是因為( )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③教育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④只有大力發展教育,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組卷:31引用:8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
-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材料二:“舉大事必慎其終始”,2019年6月5日,廣東省政協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法治保障”主題舉辦專題調研座談會,廣泛聽取省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機構、相關社會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與會代表們紛紛發言:“港澳車牌進不來,內地車牌出不去,港澳牌出入境車輛的發證管理懸而未決”,“三地間警務協作水平低”,“粵港澳三地法律制度沖突嚴重、內地法在港澳難以適用”,“三地司法協商難度大效率低成本高、行業標準不匹配,經貿領域法治問題突出”……
做好粵港澳大灣區法治保障工作,最突出的成效就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進行。面對粵港澳大灣區法治保障建設的艱巨任務,要以慎之又慎的態度來對待。
(1)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深刻革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
(2)請運用凝聚法治共識的知識,結合材料二談談如何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法治保障建設工作,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組卷:27引用:2難度:0.4 -
23.某校九年級(2)班思政課老師上了一節《勞動與致富》專題課,并提供了如下學習材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縣小吃如今已遍布大街小巷,而20多年前第一批小吃業主是為了擺脫貧困才從小村莊走出去創業的。當時的沙縣小吃大都是養家糊口的小作坊、夫妻店,環境簡陋,靠著“一元進店,兩元吃飽”的宣傳語吸引人們。第一批走出去的沙縣人賺到了錢,現在回村里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帶動2萬多農戶從事種植業,全縣還有76家食品加工企業,帶動30萬人致富。
材料二:1999年3月,當時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到沙縣考察,支持和鼓勵小吃業發展。當地政府為小吃業主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并指導他們如何找店、開店;在小吃業主相對比較集中的城市,設立駐外聯絡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材料三:用木槌反復捶打豬腿肉上千次,是制作泥狀扁肉餡的訣竅,也是沙縣小吃自稱“千錘百煉的美食”的由來。在過去的20多年里,小吃業主正是憑借“千錘百煉”的勁兒,將8.8萬家沙縣小吃門店開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創造了年營業額近500億元的品牌。憑借近年來的現代化創新,扁肉可以依靠機器自動捶打,減少了操作時間,降低了生產成本。在推動工業化生產過程中,沙縣仍致力于保留小吃“老味道”。
(1)請總結沙縣小吃成功發展的寶貴經驗。
(2)請評價觀點:“既然有現代工業化的生產,工匠精神就已經過時了。”組卷:11引用:2難度:0.4